据彭博社12日报道,中国有关部门最近已经窗口指导了各大汽车公司,不允许在印度进行任何汽车相关投资,要确保电动汽车技术留在国内,即便建立海外工厂,也要把关键零部件留在国内生产,到当地工厂组装。
此举旨在保护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诀窍泄露,降低监管风险。
有关部门指出,印度等邀请中国汽车制造商去建厂的国家,往往就是正在制定或考虑对中国汽车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制造商不应盲目跟风或相信外国政府的投资呼吁。
苹果一直努力推进供应链向印度迁移,印度政府也大力鼓励。印度电子和电子产品部长9日宣布,印度产iPhone16己开始供应全球,iPhone在印度的销量不断上升,而在中国却有所下降。
一旦富士康完成在越南和印度投资,将会把国内的大部分产能迁出,而国内只留下大致相当于国内对苹果公司产品消费量的产能。这一趋势令人担忧,若不警惕,未来印度的iPhone产能可能超过中国。
电动汽车领域同样不能重蹈手机产业的覆辙。尤其对于印度这样的大国,其具备全产业链工业化的实力,若不加以限制,很可能让印度再次空手套白狼。
印度营商环境虽存在问题,但绝不能轻视。印度一直与美国走得近,美国欲扶持印度制造制衡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不能再低估印度,尤其是在芯片制造与研发能力方面。印度在全球芯片设计领域实力不容小觑,正在成为世界第五大芯片中心。
印度被称为“外资收割机”,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建厂,帮印度把手机产业链搞起来了,最后被印度“收割”了。印度本来就是美西方拼命扶持起来,要取代中国制造的第一备胎国,汽车产业链对中国太重要,投资印度就如同“资敌”。中国企业要从长远竞争大局看待对手。
汽车产业对一国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确保电动汽车技术的核心命脉紧握手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能再像手机产业那样搞了。任何有关重点、先进、关键产业基础设施的对印项目,都不应该批准。已经在印度的应逐渐减少投资,特别是技术上的转移。
电动汽车做贸易就行,先付款,再发货,设备还要能远程控制。要售后服务的,服务费加倍,且都是先款后货,免得阿三耍赖。而己在印度的手机厂,应该仅限于印度产,印度销,不能将其业务扩展至全球。10年前因为鼠目寸光,让印度把手机产业链建起来了,这种事不能再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