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七十五载 砥砺奋进再续篇章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广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学术
2024-09-29 11:59
云南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广南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用勤劳和智慧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跨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是广南发展最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84年突破1亿元,1999年突破10亿元,2011年突破50亿元,2013年突破70亿元,2016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6142万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498242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543109万元,增长4.1%;第三产业864791万元,增长2.7%。地区生产总值比1949年的1904万元增长1000倍,人均GDP从1949年的60元增长到2023年的25393元,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逐年优化,二三产业逐步成为当前推动广南县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49年的95.62:1.52:2.86调整为2023年的26.14:28.49:45.37。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南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农业经济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农业投入逐年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到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22042万元,比1949年的2564万元增长320倍;实现粮食总产量396890吨,比1949年的66572吨增长5倍;人均粮食533公斤,比1949年的151公斤增长2.5倍。畜牧业稳定发展。1949年全县生猪存栏1.81万头,出栏0.85万头;大牲畜存栏6.17万头,出栏0.01万头;肉类总产量0.08万吨。1978年,全县生猪存栏15.18万头,出栏6.39万头;大牲畜存栏16.1万头,出栏0.06万头;肉类总产量0.27万吨。到2023年生猪存栏38.64万头,生猪出栏54.13万头;牛存栏38.49万头,牛出栏14.12万头;家禽存栏245.99万只,出售和自食家禽392.83万只;肉类总产量7.26万吨。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南县工业经济非常薄弱,工业产品极度短缺,1949年工业总产值98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也仅811万元。改革开放以后,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持续壮大实体经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宇泽半导体企业正式投产,围绕“绿色硅”产业,推进宇泽二期、3GW光伏组件制造、江西科宇2GW锂电池PACK生产线等产业链建设,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99971万元(规上工业275410万元),比1949年的98万元增长2809倍,比1978年的811万元增长339倍,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5481万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州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谋划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申报,重点推进乡村振兴、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交通、电力、教育、水利、产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3年末,铁路总里程121.4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451.173公里,公路密度108.2公里/百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1403万元,比1949年的2万元增长665700倍,比1978年的332万元增长4009倍。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130625万元、521465万元、679313万元,占比分别为9.8%、39.2%、5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消费市场处于计划经济,市场规模小,商品短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新业态、新销售网点遍布城乡,各类商品应有尽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8207万元,比1949年的150万元增长6654倍。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浪潮和财税体制不断改革创新,财政体系不断壮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218万元,比1952年的60.5万元增长994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2145万元,比1952年的31.7万元增长19625倍。金融事业快速发展,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2023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205142万元,比1952年的20.9万元增长105508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52161万元,比1952年的2.4万元增长771733倍。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渠道单一。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73元提高到2023年的35334元,增长了48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1952的8.4元提高到2023年的14805元,增长1762倍。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2023年城镇化率达29.72%,全县年末常住人口74.44万人,是1949年30.37万人的2.5倍。截至2023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2.2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114公里,面积200.4万平方米;有公共停车位约4417个;路灯共有路灯光源点9568个,路灯专用灯杆2690棵;供水管道119公里,供气管道35公里,污水管道113公里,雨水管道101公里;拥环卫机械44台,生活垃圾清运4.3万吨;污水处理率98.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68.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8平方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作为头等大事,奋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15所,教学点42个。其中,幼儿园221所(公办47所)、小学253所(民办2所)、初中30所、高完中9所(民办3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1所。有教职工12313人(专任教师11113人)。在校学生194039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32482人,小学85502人,初中50411人,普通高中22792人,中职2453人(中职1595人、五年制大专550人、一年制成人中专308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02%;小学净入学率99.70%,初中毛入学率106.73%。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1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柯仲平纪念馆各1个。“三馆一站”免费开放30余万人(次),图书馆达国家县级三级图书馆建设水平,藏书量95624册。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6家,其中卫生事业单位28家(县级5家、乡镇卫生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174家、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33家、医务室1家、卫生所1家。卫健系统共有职工4701人,其中在编人员1609人、编外人员309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72人。全县编制床位2077张,实有床位数是4378张,每千人口床位5.67张。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48个,配备乡村医生808人。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2.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及企业养老保险4.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8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2.25万人。
文山统计
为您提供及时权威的统计信息和优质便捷的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