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历代书法家,大家是不是可以发现,有不少人都是佛门中人或道家子弟,比如智永、怀素、八大山人、石涛,他们是得道高僧;而王羲之、黄公望、文徵明又笃信道教,他们的作品往往潇洒纵逸、直抒胸臆,这与个人信仰息息相关。
白玉蟾
能够看破红尘,不为俗世所扰,字里行间的气韵自然与众不同。南宋有一位书法家,论名气比不上米芾、苏轼,但要说人生境界和书法格调,恐怕翻遍历史也无人可比,他凭借修为成了道家祖师级别人物,此人就是白玉蟾。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海蟾,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生于海南琼山县。白玉蟾天资极高。七岁时已经能吟诗作画,虽说博览全书,但他对科举无甚兴趣。十六岁时,白玉蟾离家云游,后来他拜入道家南宗四世祖陈楠门下,学道法、医法。经过数年苦学,已有所成就,白玉蟾创立金丹派,收徒讲学,后来被君主封为紫清明道真人。
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白玉蟾几乎无所不能,而在书法上,篆、隶、楷、行、草均是一流,他被称为“岭南书派第一人”。世人对白玉蟾书法多加赞扬,元代黄玠褒奖道:“仙人白玉蟾,题诗留素壁。笔势来翩翩,矆睒不可测。将飞蛟龙影,或是风雨迹”。
不论是白玉蟾本人,还是他的好友,都将其草书与“草圣”张旭并列:“钟离歌,吕公篆,醉张颠”“得句直疑无李白,草书真个过张颠”。他生活的时代,“宋四家”尚意书风还在流行,而宋高宗赵构的“复古论”已经初见端倪,苏轼、米芾、黄庭坚的字几乎无人不学,而由宋入晋唐,学张旭、怀素、颜、柳、欧、“二王”也属当时潮流。
白玉蟾现存书法真迹只有三件,且都是草书。它们分别是藏于北京故宫的《足轩铭》,藏于台北故宫的《天朗气清诗》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仙庐峰六咏诗》,而其中最为经典,也是字数最多的,当属《足轩铭》了。白玉蟾草书可以看作是张旭、怀素的延续。起笔迅疾如飞,笔笔中锋,笔画牵丝引带、一气呵成,“一笔书”比比皆是。
书写时,白玉蟾展现出高超的运笔,调锋、绞转极为顺滑流畅,腕力惊人。圆笔形成的圈眼如绵里裹铁,婉转而不失蓄力。字形正斜穿梭、大小错落,纵横取势,变化万千;用墨浓淡枯润,形成节奏。白玉蟾行书颇有黄庭坚风采,尤其是在横画的拉长与颤笔、撇捺的舒展上,如长枪大戟。
白玉蟾的一生与自然山川相伴,从周围事物中取法,如他自述:“淡烟芳草入吾画,古藤怪木入吾书”,这种觉悟和心境下写出来的字,堪称超凡入圣、无人可及了。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作分享学习之用,侵联删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文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