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书友们在书法领域更上一层楼,味古方室书法院特此推出《每周一课》栏目,每周更新一期,本期为用笔技法之“提升线条质量”的讲解。
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讲:“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很多书友常问:“学习书法,是否需要认真研读古代书论?”小编认为,看是要看,但是要分阶段,因为古代书论中关于书法学习的论点,常常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往往过于杂糅地讲述笔法、字法、章法。因此,我们需要先建立笔法、字法、章法的实践与认识,再去进行相应书论的研读,方能通会古今、提升自己。
诸如董其昌上面这句话,看似强调用笔的提按,实则在强调偃仰的问题。然而关于偃仰,我们所能理解的就是它对于书法线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到底什么是偃仰,以及影响书法线条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下面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从线条的外在形态来讲,我们常遇到的质量不佳的状态,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线条扁、线条薄、线条不够劲挺。
线条扁
▎加强捻管
捻管,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捻转笔杆,通过转动笔杆调整笔锋的一种方法。基本的原理上,因为笔毫与笔杆的相对固定,所以通过捻管能起到对于笔锋的有效调整。
很多书友在学习之初,往往对于捻管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不好掌握,有的认为书写根本没必要捻管,自己用笔一顿操作诸如切、顶、翻之类的也可以有一定的线条质量,还有的书友在书写中形成了搓管的动作等,结合大家在捻管中的实际表现,我们分为以下三类问题来进行概述:
一、关于捻管的认识问题
关于捻管的认识,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认识到捻管是为了服务于中锋用笔的技术动作,我们关注的核心始终是笔锋的变化,尤其对于初学书法的书友而言,捻管是在丰富的入笔角度以及中锋的线质之间所搭建的一条简单易懂的桥梁,随着我们书写练习的深入,逐渐会有更多用腕的动作加入进来,当用腕更多的参与进来后手指会和笔管形成相对的固定,利用手腕的转动来调整笔锋。
当然如果书写榜书一类的大字,手肘可能也会参与进来进行笔锋的调整,难道我们要因为自己用的是腕力或者肘力就要否定捻管吗,这就相当于一个身强力健的成年人否定自己也曾是小孩子,所以这些并不矛盾,只是外在的技巧稍有区别,本质永远是要着力于笔锋的变化调整。
线条薄
▎偃仰用笔,随倒随起
谈到偃仰的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为什么没有偃仰用笔的线条质量会那么薄,书友可能会说,偃仰用笔是要把笔立起来书写,这样线条质量就会提升,真的把笔立起来就能写好吗,书写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见过哪位书家一直立着笔呢?
所以我们还是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不是笔要立起来而是要使得笔锋立起来,这样笔尖部分才能更好的深入纸面以下,墨就会更加深入地填充到纸面以下,形成圆厚的线条质感。
其次当我们书写的过程中,要把握偃仰最重要的是要在控笔中实现笔锋的随倒随起,因为书写过程中线条有长短,笔画之间有衔接,所以需要结合到线条本身提按的变化以及笔势的承接实现随倒随起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在外在看到随着笔锋的随倒随起笔杆自身也会有起伏变化,这样才能形成整体的线条质感的提升。
线条不够劲挺
▎加强书写节奏,注意笔法点处的蓄力,与线条中段的发力
关于节奏的问题,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字的书写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节奏感,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在根本上明白为什么要写出节奏感。
首先我们明白每根线条有三要素,叫做起行收,我们也了解所谓的一个字内部的笔法点其实扩大后就是组成这个字的每根线条的起行收,然而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位置称为笔法点,那是因为在这些笔法点处需要增加调整笔锋的动作,这样一来调整的位置自然会形成蓄力性的慢一些的动作,而线条中段会形成发力性的快一些的动作,这自然而然会形成节奏感。
所以让大家书写有节奏,这并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为了客观上暗合于文字本身的书写规律,了解了这一点相信大家,不论是初学亦或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就会理解性的更加明确为什么线条的书写要有节奏感。
本次书写示范用笔为五合文房毛笔——清华,用纸为手工毛边纸,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清华升级款,兼毫2.5cm出锋 适合多种书体练习创作,点击图片购买。
半生熟纸质,适合初学者使用,中期、后期练习推荐,点击图片购买。
《每周一课》系列,我们意在进一步强化补充我们课件中部分细节知识点的用笔讲授,期望我们的老学员能够更为扎实地掌握相关技巧,做到温故而知新。
同时,也希望能为各位书法爱好者的学习提供帮助,更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书法院,接受老师的一对一指导点评,共同进步。
味古方室书法院始终坚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书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适合浅基础书法爱好者,如您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可添加客服微信咨询报名。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客服好友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