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参加了一场读书会!

楼市   2024-11-30 21:27   河南  
     


不知不觉,2024年就剩下最后一个月了。

读书,是跟随我这十年来唯一坚持到底的事。当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除了跑步,就是读书。读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读书能帮我打开心结,能让我不再情绪化,让我从他人的智慧里,领悟人生世界的宽广和博大。


院子里的那棵白果树,叶子已经都黄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手机静音,一直在睡觉,晚上醒来了一阵子,又睡了,今天早上八点多醒了,不想动。一直在看电视剧《壮士出川》又困了,又睡觉了。一点多醒来了,去东城温泉洗浴洗澡了。


付钱的时候,花了四十块钱。也就是两节课的费用,以前花钱的时候,我都得想想以后的日子,算着花钱,现在花钱,不说经济独立吧,起码自己的钱自己花着舒心。

我很感谢沈丘这八年,终于让我从负债累累,到如今的身无分文,同事给我介绍朋友,我婉转拒绝,对不起,我也没办法,没钱没房没存款,人又长得丑,你让我如何去想两个人的事。


在澡堂的时候,人很少,左侧是两个大人,看上去年龄比我大的多,前面墙根儿处站着一个父亲正在给不到他腰部的儿子洗头。我坐在池子里,稀释一天的疲惫。


其实,也没多大累,主要是睡觉睡的时间长了。我让自己的整个身体沉浸在水中以下,享受着片刻带来的幸福。等到明天一开学,又该忙碌了。我叫来搓背的,因为人少,他的劲儿使的厉害,我像砧板上的鱼肉,任由他宰割。


曾有一度时间,我舒服的真想躺在那儿再睡一觉,他给我搓澡后,让我去蒸房里蒸会儿。我坐在蒸房里,对面的热气吹的我喘不上气,没多久我就出来了。我拿着手机,趴在床上等着他来给我拔罐。有一瞬间很疼,若不是因为自己湿气重,我也不会拔罐。


记得第一次拔罐,是在濮阳,疼的嗷嗷叫。就好比搓澡的时候,他给我搓脚底板时,我笑了,说太痒痒了。那一刻,我想的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就是把犯人固定住,脱掉鞋子,一直挠脚底板,直到犯人痒痒了,然后笑死,我才体会到这种刑法的残酷。

豆九中老师给我发了一条读书会的消息,说是下午三点开始,我呢,看了一下,是在阳光花园对面,也不远,刚好我有时间,洗完澡,穿好衣服就去了。


上次他邀请我去参加读书会,因为我有课冲突了,后来他又去了精英班讲课,我也没法去,这次有时间了,我得去,就当学习了。没去的时候,我一路上想的是那种班级形式,前面有老师讲课,我们坐下面听课。


等我到了阳光花园一期之后,在对面有一家联想电脑专卖店,刚好也有两个人来了,我随着他们进去,他们把我当学生了,我问,这里是听课的地方吗?豆老师说在二楼。她们让我进去了。


当时,我上到二楼,豆老师见到我们给我们打招呼,还给我们一一做了介绍,有张校长、杨老师、夏老师等,还有一位会计。那时我才发现,是圆桌会议的形式,主讲人是豆九中老师。

这次读书会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文学沙龙,是有关林徽因的,我记得她搞过一个叫做“太太的客厅”的沙龙读书会议,这个沙龙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文艺沙龙之一,位于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沙龙的主人是林徽因,她通过这个沙龙步入了文坛,并发表了许多文章,赢得了众口称赞。


沙龙经常邀请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作家沈从文、考古学家李济、物理学家周培源等各界名人参加,他们在这里畅谈文学、艺术、建筑等话题,可以说是一个“社区会所”。


这次读书会,豆九中老师的孩子也来了,其实,这次读书分享的主题是有关“自控力”的,应该是讲给家长听的,他们都是有孩子的人,老师居多,我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会议上我也发言了。我也只是把我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圆桌会议形式,各抒己见,交流一下感受,共同进步,他们为的是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为的是做一名好老师。

不过,说真的,这次没白来,还学会了五个词语:多巴胺(让人产生动力,带来即时的愉悦感)、皮质醇(让人产生被攻击的感觉)、内啡肽(让人产生安宁、平静、狂喜或愉快的感觉)、催产素(让人感觉安全和被爱)、血清素(让人感觉满足、幸福、信任与自我尊重),是调节生命的五种主要神经化学物质,它们使孩子感到精力充沛或全身乏力,感到与外界联结或寂寞孤独,感到幸福或不幸,对生活全情投入或脱离生活、与世隔绝。


现在的社会,手机、网络游戏、社交媒体通过刺激孩子们的大脑释放出某些神经化学物质而改变着他们的大脑结构。过多的屏幕时间会产生:大量不健康的皮质醇分泌,会触发压力反应;对有害的大量多巴胺的渴求,会导致上瘾;减少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的自然释放,这种自然释放是长期保持健康、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这些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很大程度上受大脑四个微型结构的支配:海马体、杏仁核、脑垂体以及下丘脑,它们被共同称为边缘系统。正是这个系统产生和控制我们的情绪反应。

我还学会了一个词语——血清素。确切说这个词语白天叫做血清素,晚上叫做褪黑素。


血清素的合成需要一个色氨酸的生化转换过程。制造血清素的细胞利用色氨酸(一种蛋白质的组成物质)和色氨酸羟化酶形成血清素,色氨酸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如肉类、纳豆、杏仁、乳制品等。


白天,大脑会持续分泌血清素,控制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并保持精神的稳定,让大脑处于镇静的状态。随着夜晚的到来,血清素的分泌减少,松果体就会开始释放褪黑素,镇静大脑的兴奋,让人放松,体温下降,因而具有诱导睡眠的作用。


褪黑激素是由白天所分泌的血清素生成的,倘若白天血清素分泌量少,就只能生成少量的褪黑激素,不容易入睡,或是造成无法熟睡等睡眠障碍;同时血清素浓度低,也容易引起忧虑症等睡眠障碍。


当人体分泌血清素的时候,人就会充满朝气,身体充满力量,头脑也异常清醒。血清素的合成与分泌随着太阳的升起变得旺盛起来,而从下午开始减退,而在深度睡眠(非快速动眼睡眠状态)下,血清素是完全不分泌的。由此可见,血清素是一种控制“睡眠”和“清醒”的脑内物质。

曾经我一个朋友买过一种叫做褪黑素的药,当时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药,她还让我去搜一下,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是治疗睡眠的药。今天想想这次读书会的内容,我才明白她是白天因为分泌血清素太少的缘故罢了。所以我才觉得,这次读书会的内容,应该是讲给家长听的。


总之,人只要是每天都在学习就好,我也想过上那种,有自己的房子了,邀请爱读书的三五好友,隔三差五,来我家交流读书心得。读书这件事,毕竟还是随心意,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少有人静静地坐下来读一本书了,大部分人都是刷视频。


试想一下,你总是吸着烟,玩着手机,说着脏话教育自家孩子如何如何学习,其实,你的坏行为恶习惯早就影响孩子了,只是他们学到的都是坏的一面,这种“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家长知道这样不好,就是做不到。大人都是这样子,怎么再去要求孩子呢?所以啊,放下手机,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吧。彼此聊聊感受,还能增和进子女的感情。

推荐两本书:


一本是《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


它是一本揭开电子产品让儿童、青少年沉迷、上瘾秘密,精准分析,对症下药,助力孩子告别沉迷,帮助家长充分把握孩子性格形成期,培养健康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的家教育儿书。


作者是希米·康,是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儿童精神科专家,英属哥伦比亚儿童心理医疗中心主任,拥有超过15年的丰富临床经验。


她提出的全面改善亲子关系的“海豚教养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烈讨论,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走出困境,她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海豚妈妈”。


海豚式父母对孩子的培育方式是引导而不是监督,是殷切鼓励而不是发号施令。海豚式父母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当小海豚出生时,海豚妈妈会轻柔地把它的小宝贝推向海面,小海豚便可以进行它的第一次呼吸。海豚妈妈并不是把小海豚托到海面上,而是给它示范怎么游泳。开始的几个月,海豚妈妈就是这样守在它的宝贝身边,引领着,示范着,指导着,寸步不离。

另一本是《贪婪的多巴胺》


作者是〈美〉丹尼尔·利伯曼,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会荣誉会员,曾获得卡伦基金会研究奖,发表过50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另一名作者是〈美〉迈克尔·E. 朗,任教于乔治城大学,曾任继续教育学院写作部主任。创作了多部影视剧剧本,曾入围斯兰丹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为什么曾经浪漫的感情会变淡?为什么成功人士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节食flag都功亏一篑?为什么聪明的人有时会做出糟糕透顶、灾难性的决定?为什么天才和疯子总是一线之隔?


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讲述多巴胺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习惯,以及如何写就人类的未来。


我们的身体受到“向上”和“向下”两类物质的控制。“向下”指的是控制当下的神经递质,它们决定我们当前的感受;“向上”则是指多巴胺,决定了我们的长远规划、愿景、未来期望。


正因如此,多巴胺是一种欲望分子,在我们已经获得很多的同时,让我们有更高的期许、更大的目标。多巴胺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追求更高的目标,但也同时让人欲望无止境、不知道满足。


它既能让你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成功变得平淡无奇。充分了解这种物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生活的,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在功能,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表现。

三毛说:“人这一生,匆匆而过,若说真有所图,也不过是一份温暖和惦记。”


仔细想想,我这十年风雨,一直坚持看书写字,回头看过来,我应该感谢那段痛苦的岁月。


我骑车回来的时候,路过李记羊汤烩面馆,就进去吃了一碗烩面。一天一顿饭,也不饿。出来的时候,浑身是汗,我又骑车去了李根超市。买了十块钱的馍,还有两个鸡腿。


到家后,小白狗从旁边墙根儿的流水口钻出来,摇头摆尾的凑近我,我说,小白,别闻了,给,给你个鸡腿吃。我把鸡腿包装撕烂,小白用嘴咬着鸡腿,我还和它拉扯了一会儿,我笑了它。


我停好车子,叫小白,小白,小白,过来,给你一个馍吃。我从塑料袋子里拿出一个馍给它,它用嘴咬着,高兴地跑了。它蹲下看看我,我说,你吃吧,我睡觉去。


我接了一盆温水,泡泡脚。看了《花城》杂志第四期,上面有一篇散文,李娟的《夜行车》讲的是严重的晕车、萍水相逢的旅客、提心吊胆的顺风车……

李娟最新散文《夜行车》从辽阔、坚实的草原转向狭窄、颠簸的车厢,书写了一组组“在路上”的微型景观,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在车里等待、沉思的特殊时刻。


夜幕降临,这趟孤独、漫长的旅程,或许是有些狼狈。司机的骚扰,乘客的逼挤,纷纷的离别,但李娟也曾享受这里短暂的“独立空间”,怀念车上素不相识的交谈。


在旷野里盛开的,还有清晨阳光拂过的夜班车。班车走走停停,行于荒野,也途经城市的繁华。当人们走下班车,一脚踩在坚实的地坪上,便回到了故乡。这是一个全世界他最熟悉、最渴望抵达的地方。


从此,他需要忍耐的东西只剩下生活。


生活啊生活,你让人看清了现实,又认清了自己。


我此刻又困了,睡觉,睡觉,否则一开学,又该熬夜了。



 END 



萧让听雪
一出阳关三千里,从此萧郎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