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百年 砥砺前行 ★
讲述传家故事·厚值家国情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可抵万千黄金,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先烈们,曾一笔一划写下过这样深情的文字,他们始终爱着,向往着那个只存在于未来的新中国,同样也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咫尺天涯的亲眷,百余封书信,篇篇尽是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精神,红色家书,书不尽革命先辈们的赤诚之心。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今年是建国75周年,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爆发,满怀爱国之志的青年学生们聚集到一起,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中国外交的失败,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状,外国势力对华虎视眈眈,内部党派林立、积贫积弱。而已学着“开眼看世界”的青年们,决不甘心于中国就这样衰败颓靡地延续下去,有许多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事业,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而入党,或创办学社、参与起义,或发起学生运动,而进入抗战时期,更有无数青年人投笔从戎,以生命为国奋战。
薄纸深情:家书中的铁血柔情
这样的青年人在十七八岁就远离故土,有人从南方到北方,有人从西部到东部,有人去了苏联、西欧进修。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再加上革命工作常常需要隐瞒身份、隐匿住所,他们和家人的联系只有薄薄的一封家书。而这些家书里,对象有父亲、母亲,有妻子、孩子,也有侄子、舅父,有向父母陈述自己志向的真切话语,也有饱含情意的铁血柔情,亦有探讨时事、说明近况的简洁语句。只是无一不诚恳,无一不坚定。
所以有很多家书,以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主题,寄希望于国家未来,用平实的文字阐述心中的坚持,烈士们甚至在就义前也是始终记挂着革命的前途。有前人如谭嗣同,洒脱放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秉持血性,不畏流血牺牲。更多的后继者发扬了这样为国为民、不拘小节、不怕流血的精神,同样真正做到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许家书字数有限、笔墨有限,但也足以显示这样的意志,可以看出革命烈士们在那样的时刻,心中为理想所发的感言,心中真诚的喊话。
黎明前的黑暗:何柏梁的家书与希望
历史的温情与坎坷:家书的启示
回望过去,在今天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看来,那样生死一线、艰苦奋战的岁月,或许总是容易觉得遥远。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化的,尤其是家人之间的彼此呵护、互相扶持,是无论放到哪个年代都可以体会、都令人动容的。而这一封封家书,也为我们看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之常情出发,看革命年代烈士们的思想与态度是怎样的,看那个时期的亲情友情爱情是怎样的,进而可以感知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温情与坎坷。对很多青年人来说,他们想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也不愿辜负自己的亲人、爱人,他们的形象在家书中是更亲切可感的,让我们能感受到那样“不负祖国不负卿”的执着。家书虽薄,情感厚重,建国七十五年,我们正青春!
END
文字|学习强国
排版|杨建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