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品寻根文学,敬英雄本色——《溜索》教学设计【渠县三中/王泽娟】

文摘   2025-01-14 08:48   四川  

2024年语文教学设计


品寻根文学 敬英雄本色

——《溜索》教学设计

渠县三中 王泽娟

 、核心素养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寻根文学的特点。

2.通过朗读、批注、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的衬托、对比,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3.感受滇西马帮汉子们的勇敢无畏、沉着冷静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

4.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东边是碧落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过江,从前只有靠“溜索”桥。播放滇西怒江大峡谷的图片和溜索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出课文《溜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溜索可以是一种渡河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渡河工具)

2.作者简介:阿城,本名钟阿城,1949年4月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市江津区。他是中国当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三王”等。其作品文笔洗练,有古意,1992年获意大利国际诺尼诺文学奖。他还涉足编剧领域,作品有《芙蓉镇》《棋王》

3.初读课文:学生默读,标注自然段序号,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后读读写写及重点生字词,思考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马帮抵达怒江畔—准备溜索—过溜索—抵达彼岸”的情节脉络。

4.精读赏析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抽生)提示:人物+事件

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你觉得文中着力描写的是谁?(抽生)

马帮的首领 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  马帮中的其他人

(3)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提示: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着手。(抽生并出示课件,教师归纳总结)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不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3)说说其他马帮汉子们过溜索。(抽生)

三次使用了“小”字,这样写的作用?(出示课件)

“小”字活用,将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的表现了出来。作者堪称语言的高手。

细节描写:赏析文中如“铃铛们又慌慌想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等精彩细节,体会其对表现场景和人物心理的作用。(出示课件)

文章为了塑造马帮汉子们朴实无华,沉着干练,除了对他们进行了正面描写,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环境衬托:找出描写怒江大峡谷和溜索的语句,如“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分析其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峡谷的高峻、深邃、险恶,衬托出马帮汉子们的勇敢。

2)鹰的衬托: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3)牛的反衬: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

4)人的对比:“我”溜索时的恐惧和手忙脚乱。

4.主题探讨: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仅仅是在写马帮过溜索的经历吗?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生命的挑战、团队协作等方面挖掘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马帮汉子们顽强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5.课堂小结: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写作特色和主题思想,强调马帮汉子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升华。知识补充:茶马古道。

6.当堂练笔:

学校的《荷韵》正在征集作品,下设“美文美语”,“人物素描”,“写法指津”请将《溜索》疑问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要求围绕栏目特点,结合文章内容,不少于100字。提示:从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形象刻画,结构安排,材料选择,主旨情感等方面入手。(展示学生佳作)

7.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阿城的《棋王》,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内涵,拓展阅读视野,撰写 3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需关注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作用的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和勇敢精神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诗意语文

作者:王泽娟
编辑:钱榆



达州市钱榆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研究中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分享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