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下的“非遗+文旅”沉浸式体验设计与传播策略

乐活   2024-10-30 16:49   北京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引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非遗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创新构筑了坚实的基石。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迭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亦须作出调整。其中,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创新性的互动范式,展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该模式不仅能够精准再现非遗的历史场景,使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深刻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还能有效触发游客的情感共鸣,深化其对非遗内涵的理解。通过互动装置的融合与设计元素的游戏化,沉浸式体验促使游客从被动的观赏者转变为非遗技艺传承的主动参与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参与感和保护意识。这种深度介入的传承模式,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了非常有效的传播路径。

数字赋能下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为沉浸式体验设计领域开辟了广阔空间,赋予其无限创意与实现潜能,然而,这一进程亦伴随着一系列新挑战与复杂问题。在探索如何构建既真实可感又富含互动性与创新性的沉浸式体验路径,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场景时,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以更好指导实践。

真实性原则是设计的重要基础。非遗是历史的见证,其原貌与精髓是其价值所在。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保留这些元素,通过多媒体、3D建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游客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非遗的原汁原味。例如,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亲眼看见古老的纺织工艺,仿佛回到过去,亲自操作古老的手织机。

互动性原则则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设计互动装置、游戏化体验,让游客在亲手制作、角色扮演中,深度参与非遗的学习与传承。例如,扬州非遗珍宝馆的多媒体展项,借助雕版印刷技艺的动态展示,让游客在互动中领略古人的智慧;依文集团的苗族刺绣项目,则是利用数字技术连接传统与时尚,推动非遗的商业化发展,将古老的手工艺带入现代生活,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增值。

创新性原则要求将现代科技手段与非遗深度融合,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这不仅包括使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如使受众仿佛亲临历史古村落、亲身体验修复古老木雕的艺术实践,从而拉近与现代观众的距离,还涵盖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开发定制化的非遗知识解说系统,实现个性化内容推送,确保每位访客都能获得符合其兴趣与需求的独特文化体验,进而加深其对于非遗的理解,进一步促进非遗的传承。

数字赋能下的传播策略

一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传播渠道。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非遗+文旅”传播的重要渠道。利用这些平台的精准推送功能,非遗内容可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传播,如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数据,推送与之相关的非遗故事和活动信息。同时,短视频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使得非遗能够以更易于接受的形式被大众所了解,如可以通过挑战赛、教程等形式,鼓励用户参与到非遗的学习和分享中来。此外,打造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使得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极大拓展了非遗的展示空间,让文化遗产触手可及。

二是以新的创意展现非遗的价值,提升非遗的吸引力、影响力。在吸引公众对“非遗+文旅”的关注上,传播内容的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非遗的内在精髓,并将其独特价值与深邃故事以契合当代受众审美趣味的形式进行创造性呈现。可以采用故事化叙事策略,将非遗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巧妙编织,使之与当代生活情境相联结,从而进一步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此外,融合现代审美观念与流行趋势,实现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也是提升非遗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服装、家居装饰、影视作品等多元化载体之中,不仅能够赋予这些现代产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对话与交融,进一步拓展非遗的传播边界与影响力。

是进一步推动传播效果的评估与优化。建立完善的“非遗+文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很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观众的参与度、互动次数、传播范围、社会影响力等指标,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传播效果,评估结果将为传播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确保传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例如,若发现某类内容的互动率较高,可以加大此类内容的制作和推广力度;如发现某一传播渠道的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优化或者更换传播渠道。

结论

在数字赋能下,“非遗+文旅”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持续发展。通过融合多媒体、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人们能够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体验和理解非遗,这不仅保护了非遗的原貌与精髓,也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特别是通过创新性设计,将非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现代审美和流行趋势中找到新的定位。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强化非遗传承人的数字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大支持,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创新传播内容,以促进非遗的持续发展,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这些努力,非遗的魅力将跨越时空,影响更多的人,更好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会哲学、社交媒体


中国手艺网
中国手艺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以国家利益为本,社会效益为先,服务于非遗、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及民俗艺术,是集宣传推介、培训教育、展览展示、交易交流、版权认证、评估定价、市场转化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