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泗耀
收秋过后,麦苗绿了田垄,地里的活都闲了下来。
往年这个时节,农村都会热闹非凡,这是“大戏”将要接连开场的时候。每当这时,镇上便会人山人海,四邻八村的人们来这里赶会、听戏。
我家离镇上不远。十多年前,镇上设置了专门的场所作为“会址”,迎接来自各地的商贩、马戏团、戏班子。后来,“会址”又经进一步规划,变得更加井然有序,每年来这里赶会的人都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盈满了人间烟火气。
爹娘从城里回到乡下小住已经两个多月,正当我打电话想要催促他们回城时,我接到了娘的电话。娘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家今年又‘起会’了,你们啥时候能回家赶会,会上啥好吃的都有,最重要的是有几出大戏上演。”
以往,只要老家“起会”,无论再忙,我也要抽时间回老家一趟,到会上逛逛,顺便吃上几碗绿豆丸子汤,买上几根老油条、炸油糕,还有小时候最爱吃的冰糖葫芦。一个人在人堆中挤来挤去,感觉到的是内心的释然和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感觉只有在乡下老家的集会上才会有。
娘是个戏迷,平生最喜欢听戏,豫剧又是她的最爱。爹跟娘不同,爹更钟情于京剧。爹常挂在口头的几句话便是,京剧是国粹,听一出京戏,精神倍爽。
我受娘的影响,从小喜欢听豫剧。记得小时候,娘在家里洗衣做饭时,便将收音机放在一旁,找到自己喜欢的戏听。我就这样耳濡目染被她熏陶成了一个“小戏迷”。在老家“起会”的这十几年里,娘几乎每年都到会上戏台旁听戏,往往是白天听了晚上接着听,场场不落。
那天傍晚,娘在电话的那端给我唠叨了好久,她知道的戏名也一下子给我报出来好几个。娘禁不住喜悦,直催促我周末快点回来,最好把媳妇、孩子也带回来赶会、听戏。
我不想拂了娘的好意,前不久在外出差了好长一段时间没顾上回乡下老家看望爹娘,也正想回家去看看他们,索性答应他们赶在周末回老家去。中午时分,我回到了家里,爹说:“你娘不在家,在会上听戏呢。”见父亲有些嗔怪她的样子,又似乎无可奈何,我笑笑说:“一会儿我去找她,好久没见着娘了,怪想她哩,我要陪着娘听戏。”
唱戏的戏台看上去虽有些简陋,但布置的也不失庄重、典雅。台上正上演着《对花枪》,台下黑压压一片,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戏。我知道,此刻娘正在一角津津有味地听着戏,难怪我给她打了十多次电话她都没有听得到,也许娘正沉浸在戏中。
一出戏演完了,中间换戏需要休息,人群这才动了起来,会上的各个美食摊前瞬间挤满了大人小孩。我在人群中突然发现了娘,我使劲朝她所在的方向大声喊了喊,几经努力才挤到了娘的跟前。娘说:“饿了吧,娘领着你去前街吃碗馄饨,那馄饨老好吃了,吃完后正好赶回来接着看下一场戏。”我像小时候那样,被娘牵着很快来到了馄饨摊前。
街坊邻居称娘为“老戏迷”,看来的确不假,由于看戏,她已连续两顿没有给爹烧饭了。后来要不是听爹当着我的面“埋怨”她,我还真的不知道娘看戏听戏竟然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好在爹并不真的怪她。爹说:“只要你娘乐呵就好,喜欢听戏尽情地去听好了。”
匆匆吃了碗馄饨,我陪着娘又回到了戏台旁,此刻,周围已围满了人,他们有的手上拿着煎饼卷大葱津津有味地吃着,有的手上拿烧鸡,撕扯着鸡肉大快朵颐。看得出,他们大部分都是戏迷。娘拉着我的手,找了个靠近戏台的地方,将马扎递给我,让我坐在马扎上看戏,她则坐在了随身携带的布垫子上。第二场的演出依然是豫剧,戏的剧目叫《花为媒》。娘边看戏边对我说:“这几天演的全都是豫剧,我都上瘾了,拉你爹来看他也不来,听说晚上演京剧《智取威虎山》,到时我们再来陪着他看戏。”
对于戏剧,我没有任何研究,说不上十分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但是,老家门口唱大戏,又没有理由不去喜欢。这次在老家陪爹娘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看到他们都十分开心的样子,我内心当然是欢喜的。我希望老家的大戏永远唱下去,不为别的,只为能够愉悦爹娘的精神,愉悦家乡的父老乡亲。
老家门口唱大戏,明年这个时候我还要回家赶会、陪爹娘听戏。
征
稿
启
事
现面向市民征集原创散文稿件,期待您通过文稿,与我们分享生活意趣、四季感悟、独家记忆、读书心得等。
征稿要求:
1.以泰安人、泰安景致、泰安生活为主题,行文真诚流畅、内容故事性强、情感饱满真挚、文风生动有趣;
2.字数不低于600字、不高于1500字;
3.稿件未经其他媒体刊发,知识产权明晰,不侵犯任何第三方合法权益,凡因作品著作权引起的名誉、经济纠纷,概由投稿人承担相应责任;
4.稿件请发送至电子邮箱:tswbdxb@126.com,文末注明作者单位、详细地址(如: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大街333号)、电话及银行卡号。
泰山晚报(微信号:taishanwanbao)编辑制作
主播:晨曦
插图设计:石帆
编辑:刘天任 董迪 田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