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解析

文摘   2023-12-22 13:15   上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德道经》第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拜堡汗全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您民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解释一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

解释二:有上等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他无德。

解释三:上德之人德已成了本能,是有德的人;下德之人不愿失德,是德不够的人。

解释四: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虚假的有德,因为这种人是真正的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虚假的不离失“德”,其实这种人实质没有“德”的。

释五:推崇禀赋的人不刻意修德,所以保存了禀赋;贬抑禀赋的人不忽略修德,所以失去了禀赋。

解释六: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正真有德。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

理解七:上德之人已经把德融入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们的内心与举止协调统一,非常自然,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认为自己是有德的,所以这样的人是真有德。下德之人没有把德完全的融入到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举止中去,但是他们又希望让别人认为他们有德,进而刻意按照德的标准做事,那种违心做作的样子,让人觉得虚伪,所以他们不是真的有德。

各位,请注意,市面上各种解释都有,因人生义而已。对经典的理解历来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当然,无所谓对错,只要是对自己未来发展和对别人有利的解释和引导,都是合理的。

《道德经》文中出现不少“上”字,例如“上德不德”“上善若水“上士闻道”“上义为之”其上不皦等等,不同的地方“上”字意思不用。我们拿“上德不德”“上善若水“举例。

如果“上德不德”“上善若水“里面的“上”字具备独立的意思,能否解释为上层建筑?那么,对应的“下”能否指底层结构?按照这个理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可以解释为上层建筑以不道德评价德,那才体现有德;底层结构都以不失德来衡量德,那就是没有德。举例通俗的解释一下,底层结构到处都以不失去诚信来衡量诚信,那么底层结构的就已经没有诚信体系。这就是二元互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经》章句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写给谁听也很有针对性,也由当时老子的地位决定的。读者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也要留意作者的身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学习。

读书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可以怀疑《道德经》作者是谁?可以考据成书时间在什么时候?通过考据学快速理解《道德经》。

海上文德
道与诗书重,心与古佛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