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斯塘罗曼塘
15世纪古堡门口的老人
拉齐村的牧民
纽瓦丽民族
是呀,
谁都想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
可喜马拉雅又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神灵下的妇女
洛巴族
在拉齐雪山居住帐篷的那段时日,我经常与几家来自利米区(普兰县对面)的居民闲聊,利米区受到古格文化影响,是一处我非常想去探访的喜马拉雅地区之一。这几家人在十几年前就从利米区搬到加德满都了,孩子们在加都上学长大。
他们表示也爱着自己的家乡,可是让他们下决定离开家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医疗问题,在那里,没有很好的医疗,很小的问题都可能危及生命。
旧时的佛塔区
慢慢成为喜马拉雅居民汇集地
整个尼泊尔各个民族近几十年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信仰佛教的民族主要围绕宝塔区或猴庙区周围买地建立房屋,这两个区域日益拥挤起来。
而现今的年轻人在国内很难找到工作机会,现在尼泊尔又从首都加德满都开始出国热潮,欧美作为首选,也是最难,再不济可以去香港、新加坡、日本,而迪拜成了农村妇女做家政的最后选择。
木斯塘泥堡居民
荒村
在木斯塘等地,距离主干道路的村庄,可以开餐馆或者临时住宿来丰富收入,雇佣来自尼泊尔其他区域的来做饭,以及收青稞等短期务工,离开主线以外村庄就陷入两个极端化,几公里的距离就显得非常落后原始。
在交通难以到达的村落,已经慢慢开始荒村现象,近些年大批当地人放弃家乡,迁居出去,尽管这里还保留很多我们认为的珍贵文化遗迹。
很多偏僻的喜马拉雅村庄,这些地方难以得到政府的发展支持,也鲜有游客的到访,传统农牧已经难以满足当地想要往外的需求,他们近几十年,开始搬离家乡,已经出现偏远村庄出现村子还在,但人走了的现象。
放牧归来
还俗率在升高
近些年,藏族送来出家的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喜马拉雅各区的还保留着送孩子出家的习俗,像是木斯塘地区是第二个儿子送到寺院出家,而拉达克的习俗是最小的儿子送去出家,寺院从最早开始,具备完善的知识培养系统,甚至会为家族带来福报。
近些年的还俗机率也在升高,面对外界的诱惑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增长,很多小沙弥在成年之后选择还俗,投入世俗当中,甚至不乏一些读到堪布学位,知识渊博的喇嘛。
有些寺院还保留着传统,有些寺院由寺院主导人带领下开始与世界接轨,并打通去往西方读书的机会,甚至在完成寺院教育,获得的学位也能得到国际认可。也大大提高顺应时代变化,即是不能作为僧人形象继续教学,也可以继续回归的世俗中。
牧民与马
农忙打谷
婚俗变化
我问过拉齐小伙一个问题:像整个区域就一个村庄,可能大家都是亲戚关系,怎么找老婆这个事?
小伙分享“之前他们会娶日喀则那边的女生,那边和他们的习俗相近,语言相通,之前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走到边境的另一面,相互交流,但最近十几年就很困难了,所以很多人选择迎娶加都的媳妇”
包括木斯塘,几百年,与日喀则地区相互往来,相互嫁娶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当地姑娘嫁到日喀则,日喀则的姑娘嫁到当地,近些年就显得困难些。
在这些地区,几兄弟娶一个老婆的习俗也在消失,甚至现在只存在于老一辈时代。
时代的发展似乎给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大家呼吁要保留民族文化时,全球都在发生小民族往主流文化的趋同性,拉达克年轻人向往德里读书,听宝莱坞流行音乐。木斯塘年轻人向往加德满都,想要开间咖啡馆。想要留在当地,想要留下来深耕的人不多,只要有机会,大家还是更愿意走出去。顺应国际潮流,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人还是少数人且有一定能力的,在外面见识到世界,想回来想要振兴家乡的非常少。
大家普遍还在为能不能糊口,去往更发达地区而拼搏。
老人增多
年轻人想往外跑
旧居下的当地人
是呀,谁不想在舒适的环境下大聊文化,
文化充实时,想要去摆脱贫瘠现状。
下次喜马拉雅旅行安排在元旦,山南环线,
这次我们将深入了解各时期的文化艺术:
可以点下方图片
了解详情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