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云南建水:“旅游+紫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上榜非遗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其中,“食香陶韵·建水非遗体验之旅”入选2024年云南省十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之一。而建水人在美食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让古老的紫陶与本土米线来了一场惊艳的邂逅,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在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一同解锁这道独属建水紫陶汽锅里的美食——汽锅米线。
汽锅米线
春节期间,建水古城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漫步建水街头,一缕缕诱人香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家家食客熙攘的米线店。其中,一家名叫禧院的米线店更是凭借独特的汽锅米线火速出圈,成为游客舌尖上的“打卡地”,演绎着美食与文化碰撞的精彩故事。
建水汽锅
记者还未踏入禧院的大门,一座耸立的一米多高巨型汽锅便率先闯入视野,其造型古朴而典雅,彰显着建水紫陶独有的艺术魅力。进门后店内弥漫着浓郁的米线香气,与紫陶的古朴气息相互交融。食客们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着汽锅米线带来的美味与温暖。墙上挂着的一幅幅展示紫陶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摆放着的各种造型各异的紫陶工艺品无不体现着建水紫陶文化的博大精深。
食客享受着汽锅米线带来的美味
据建水禧院的厨师长张永福介绍,汽锅米线的制作有很多门道。汽锅米线所用的汽锅是由建水五色陶土制成,经过118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制,这种高温陶导热性能极佳,受热也十分均匀。汽锅米线的汤同样大有学问,师傅们每天凌晨4点开始熬制原汤,不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只选用猪大骨和土鸡等新鲜食材,用慢火熬制成色泽乳白、味道醇厚的高汤。“出餐之前,我们先用烤箱将汽锅加热到200度,再倒入熬好的高汤,让汤的温度瞬间升高。然后按照‘先生后熟’的顺序,在汽锅中放入备好的食材,让鲜肉和新鲜食材快速汆熟,最大程度锁住食材的原汁原味,最后放入建水本地的红米线,这样,一道鲜美的汽锅米线就大功告成了。”张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熬制的高汤
一碗热气腾腾的汽锅米线端上了桌,那股混合着土鸡、猪大骨熬制的醇厚高汤交融着紫陶特有的质朴气息,以及新鲜食材在高温下释放出的清新香气,配上肉片、蔬菜、菌菇等食材,粗细均匀的红米线若隐若现,让人食欲大增。
王策向记者介绍汽锅米线制作流程
谈及汽锅米线的创意灵感,建水禧院集团董事长王策介绍说,建水的汽锅鸡推动着建水紫陶的发展,为了将建水“美食+紫陶”文化传播得更远,决定将汽锅与米线相结合,并进军高端餐饮市场,让游客在一碗米线中,品尝到独属于建水的独特味道。
建水汽锅
汽锅米线凭借着鲜甜醇厚的口感,引得游客们赞不绝口。来自广东的陈先生正带着家人在建水旅游,他告诉记者,建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也因为汽锅米线爱上了这座城。“这是我第二次吃汽锅米线了,虽然在广东也能吃到米线,但建水的汽锅米线味道更鲜甜,制作也更为精美,我们一家人很喜欢建水,今年就留在建水过春节了。”
服务员为食客上汽锅米线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每天只熬一锅汤,订单供不应求。”建水禧院老板王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王策介绍,推出汽锅米线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目前他们已经把分店开到了昆明,明年计划在泰国再开一家分店。“我会继续努力把家乡的这道汽锅米线推广出去,让这道美食走出建水,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都能品尝到建水汽锅米线,欢迎大家到建水来做客。”
汽锅米线
一碗汽锅米线,通过长长的米线连接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而热腾腾的汤汁也将建水人的热情好客、注重亲情都融入其中,成为地域人文鲜活的符号。这些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是建水县大力推行“紫陶+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汽锅米线
春节期间
建水文旅
推出“滇南邹鲁过大年”暨
“一家人的建水”民俗风情
系列活动共60余项
诚邀国内外游客来建水
共赴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共庆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记者:万雪松 雷庆 杨幼媛 杨学兵 杨俊涛 王新语文/图
责编:吴明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