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添时间”关注我呀
原文摘录: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
•
✦
最重要的原则:不要有利必趋,有害必避!人人都想趋利避害,但是,你越趋利,越得不到利;你越想避害,那祸事换一条道还冲你来,而且来得更狠。韩信、彭越,都是趋利避害之祸。人只须凭着自己的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因为,反正随便怎么做都有风险,那为什么不做自己呢?不要妄图避免所有的危机,不要一有危机就以为自己能把它解决,解决问题主要靠时间和天意,不靠你。要学会与风险和危机共存,不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带着问题前进。因为解决问题的举措,往往会制造出更大问题。
✦
•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善败由己,成事在人。"
读完这本历史巨著,我深深体会到,
人生最大的底气不是地位有多高,而是有多大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这本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近1400年的历史,展现了无数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
从这些人物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质:
那些不被命运拿捏的人,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01
做事有担当 不怕被人嫌
书中记载了诸葛亮的故事。他在蜀汉担任丞相期间,严于律己,刚正不阿。
有次他的侄儿诸葛乔犯了军法,诸葛亮毫不徇私,坚持依法处置。
当时很多人劝他网开一面,但诸葛亮说:"法令者治之本,若为亲戚而违之,何以示天下?"
正是这种不畏人言的担当,让诸葛亮赢得了万民敬仰。
而反观东吴的大将周瑜,虽有才干,却过于在意他人评价。
为了不被人说嫉贤妒能,他对部下的违纪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军纪松弛。
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军心涣散,无法乘胜追击,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某公司的项目经理,发现下属在工作中弄虚作假。
他明知揭发此事会得罪人,但为了公司利益,还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问题。
虽然一时遭到非议,但最终挽回了公司的损失,也赢得了上级的信任。
做正确的事,往往意味着要得罪人。但若只顾及他人感受,最终受害的可能是自己。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真正的强者,不在意一时的毁誉,而是着眼于长远的结果。
02
直面问题 不怨天尤人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范仲淹的故事。
他出身寒门,少年失怙,靠着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即使生活艰难,他从不抱怨命运不公,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
后来做了宰相,面对积弊已久的朝政,他提出了著名的"庆历新政"。
虽然改革最终受挫,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总结经验教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反观宋徽宗赵佶,面对金兵南下,不是想办法加强国防,而是整日抱怨朝臣无能。
最终北宋灭亡,他自己也落得个悲惨下场。
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类似的例子。
有个朋友创业失败,负债累累。
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分析失败原因。
重新创业时,吸取教训,终于做出了成绩。
遇到问题时,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解决。
正如《资治通鉴》所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承认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知错不改。
03
量力而行 不执着得失
《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李世民能成就贞观之治,一个重要原因是懂得审时度势。
他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脉以养痈也。"
当时有大臣建议大兴土木,修建金碧辉煌的宫殿。
李世民却说:"与其劳民伤财,不如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种量力而行的智慧,让大唐走向了鼎盛。
相比之下,隋炀帝杨广就是反面教材。
他不顾国力衰退,一意孤行,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宫殿,开凿大运河。
虽然一时风光无限,但最终导致民怨沸腾,王朝覆灭。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量力而行。
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就像我的一位长辈,他是个普通工人,收入不高。
但他从不攀比,也不盲目负债买房买车,而是量入为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04
写在最后
《资治通鉴》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无缺,而是在缺憾中寻找平衡。
不怕得罪人,是为了坚守原则;
不怨天尤人,是为了解决问题;
不执着得失,是为了活得洒脱。
这就是那些不被命运拿捏的人的共同特质。
正如书中所言:"天道酬勤,人道酬善。"
尽人事,听天命,方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愿我们都能在纷扰世事中,保持内心的从容,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END
多点一下【赞】和【在看】多一条小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