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的读书人

文化   2024-11-07 19:28   山东  

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高清:3800幅古代绘画图库,1200幅齐白石作品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4100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临摹学习绝佳素材!


读书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这种优雅是指摊开书本,而非滑动屏幕。


闲暇时,放下手机,重拾书本,在阅读中寻找人生的真谛,体会如古人那般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合上书本,再来看看画中读书的古人,那徜徉于书海的人竟与自己这般神似。


《勘书图》(局部) 王齐翰(五代) 


《勘书图》

勘校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古书有很多手抄本,其中难免有差错,所以古人阅读时喜欢将书卷放在案上,一边读一边修订,称之为“勘书”。五代南唐画家王齐翰绘有一幅《勘书图》,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65.7厘米,现收藏于南京大学。


此图绘一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的情景。文人白衣长髯,袒胸赤足,坐于书几前,左手扶椅,右手作挑耳状,神态怡然自得。书几上有摊开的书卷,一书童于几旁侍立。文人身后为三叠屏风,上画青绿设色山水。屏风前横一长案,上陈卷帙。画家巧妙地选取画中人“校读间隙挑耳”这一看似平常的动作,着意刻画了其惬意的神情。加之环境的铺陈、烘托,生动地表现了南唐贵族文人闲适的情状,展示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勘书图》原名《挑耳图》,这个名称的修改缘于宋徽宗赵佶。据说赵佶在看到这幅画后,认为王齐翰所画内容实为勘书之事,而挑耳只不过是休息时顺手为之,故提笔在画右侧以瘦金体书上“勘书图”三字,又在画的左侧题有“王齐翰妙笔”五字,为此画锦上添花。



《雪窗读书图》(局部) 李唐(宋)


《雪窗读书图》

一场好雪照亮书房


古人崇尚“耕读”,就是说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亦不忘读书。冬季万物萧条,生产停止,此时正是古人读书的好时候。《雪窗读书图》描绘的就是文人于乡间草庐中映雪读书的景象。


《雪窗读书图》绢本设色,纵49.2厘米,横约31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图无真款,据信为宋代画家李唐作品。该图新奇雄峻,是典型的边角取景。图中绘雪景,左侧山崖高峻陡峭,树木苍郁,枝叶茂盛。远山如黛,朦朦胧胧。山崖脚下有一处院落,柴门紧闭,茅屋旁青竹丛茂,一人临窗坐读。


这幅绘画布景严整,山石用大斧劈皴,从时代风格看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作品,左侧下部的“李嵩”“李宗成”名款均是作伪后添。


古有“囊萤映雪”的典故,画中竹丛与木枝围成篱笆,柴扉还是紧闭的,可见主人是想关门谢客、静心读书了。房顶的树叶以点虱法画成,而房屋周围的竹叶则是以书法的撇法画成,可见画家技法细腻多变。密密麻麻的竹叶、树叶,与简略疏朗的山石、屋顶形成了大密大疏的对比,这种处理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和视觉感染力。



《秋窗读易图》(局部) 刘松年(宋) 


《秋窗读易图》

沉浸于思读的乐趣中


读书崇尚“学思并举”,就是说读书时要经常停下来思考,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消化、沉淀。南宋画家刘松年绘有一幅《秋窗读易图》,画中古人正沉浸于思读之乐。


《秋窗读易图》为绢本设色扇面,纵26厘米,横26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在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都是精工细写,一丝不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一片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山石的画法明显是学自李唐,先用健朗的线勾轮廓,然后施以斧劈皴,精巧、有力,青绿设色,杂树用夹叶法,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画法。


此图左方石壁上有“刘松年”的隐款,右上方有明人项元汴“神品”朱文连珠印。右下方有“项元汴印”白文方印、“墨林秘玩”朱文方印和清人张孝思“张则之”朱文方印。这件作品笔墨工致严谨,气格宁静雅逸,具有一种宫廷的富贵气息,是刘松年细腻、典雅画风的杰出代表。


《树下读书图》(局部) 吴伟(明) 


《树下读书图》

对牛弹琴不如倚牛读书


古人但凡识文断字,皆痴迷于读书。乡下文士,农忙之余席地而坐,掏出一本旧书,津津有味地品读,甚是愉快。明代画家吴伟的《树下读书图》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耕读场面。


《树下读书图》绢本设色,纵约168厘米,横约105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画面内容表现的是“隐逸耕读”,只见一位长须翩然的中年文士,耕牧之余在柳树下休憩,他脚穿草鞋,背靠着一只老牛,滔滔江水从身边流过,江中之渚与远山若隐若现,看时令应为秋季。画中文士展卷读书,自得其乐,老牛亦悠然地望着远方,十分惬意。


吴伟此类题材画作看似恬然,实则意在表达对当时朝政的不满。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科举仕途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不少文人产生了遁世思想,选择远离官场的闲适生活。吴伟一生两度出入宫廷,对官场和民间都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此类题材多次出现在他的笔下,而且用笔潇洒劲健,多以侧锋运笔,锋芒毕露。


《松下读书图》(局部) 陈洪绶(明清) 


《松下读书图》

以读会友其乐无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也是如此,人们相伴而读,看到精彩之处还能互相交流,这便是以读会友。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绘有一幅《松下读书图》,画面中的两位书友形象生动。


《松下读书图》绢本设色,纵112.5厘米,横约47厘米,2019年于西泠印社上拍,以460万元成交。此幅左上方落款“溪山陈洪绶写于若耶书屋”,钤有一朱一白两方印,朱文印“陈洪绶印”,白文印“章□”,立轴题签“陈老莲人物真迹”“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松下读书图》勾勒精劲,人物笔姿洒脱,风格豪放,可见画家功力深厚。画面右边一棵苍松,下方横置一石案,案上端放了一个紫砂水盆和三个造型精美的杯子,由此可看出当时紫砂茶具进入了兴盛期。案前两位高士,面对而坐,一位高士手捋胡子,斜首看着对面高士手中的书卷,似在思考。另外一位高士侧身而坐,展卷吟读,神情专注。


陈洪绶在形似的基础上注重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画中的人物,各具姿态,形象皆经过精心描绘,动态逼真,风度翩翩,二者都沉浸在阅读的文化氛围中。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局部) 佚名(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身为帝王更要常学常新


古代帝王除朝事批奏外,闲暇之余也会广泛阅读,臣子视之为勤勉。《胤禛行乐图册》为清代佚名创作,绢本设色,每页纵37.5厘米,横3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册中《围炉观书页》描绘胤禛(雍正)身着汉族文人服饰,手捧书册专心阅读,足下是热气腾腾的火炉。


画面左侧的多宝柜亦引人注目,其内置文人雅士喜好的古代彝器、珍本书籍和字画手卷,于此可见主人公高雅的情趣。画面右侧的茶具、食盒则暗示了胤禛此时安适松闲的状态。槅门外迎寒绽放的梅花彰显了主人不凡的品位,亦反衬出小暖阁内的温暖舒适。


全图工整精细,色彩明丽,立意别致,正契合了雍正帝所著《悦心集》中《山居述事》的意境:“雪满中庭,月满中庭,一炉松火暖腾腾。看罢医书,又看丹经。”


从《围炉观书页》中,不难看出雍正皇帝对雅士闲居生活的向往和清丽典雅的审美情趣。


《小青小影图》(局部) 顾洛(清)


《小青小影图》

才女寂寞时有书作伴


古今文人中不乏才女,古代女子读书讲究颇多,需双手置于案下,更有甚者手不触书,以尺翻阅,优雅至极。清代画家顾洛平生作画未尝重稿,亦未授一弟子,其善画仕女,工致妍丽,尤为著名。顾洛创作的《小青小影图》就是一幅描绘女子读书情景的佳作。


该画绢本设色,纵约99厘米,横约39厘米,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此画以淡墨写意绘庭院中的树木竹石,点撇随意,韵味清冷。圆月窗内,一女子瘦影独坐,正在阅览案几上摊开的书籍。她面容略带惆怅,似有万般心事。此画以景衬人,以景托情,将主人公孤单、寂寞的心境表露无遗。


画中女子“小青”,据传为明万历年间才女,曾嫁于杭州冯姓富豪为妾。小青能诗善音律,却为大妇所不容,被置孤山别业,终抑郁而死。画中小青,清秀瘦弱,顾影自怜,孤坐于案几旁,面带愁思,郁郁寡欢,颇现人物之神韵。


古画中有关读书的场景非常丰富,这反映出古人对书籍的喜爱与痴迷。


时过境迁,今人的阅读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不论您身处何地,只要手中捧起一本好书,总能与古人心意相通。 

文艺天下
传播文化,弘扬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