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FCFI | 柴伟:担保体系如何发挥基础性作用支撑普惠金融发展?

财富   2024-11-29 16:05   北京  

柴伟 东北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这几天,专家们在论坛上都谈到普惠金融十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普惠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特别是谈到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担保体系的完善对整个普惠金融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我也非常认同。


担保体系应该说在金融体系当中是一个配角,用我们的话来说担保体系是起到撮合作用,撮合资金需求方、金融机构和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实现资金供求双方各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普惠金融,需求是分散的,规模小、频次高、总量大,传统的金融逻辑是不愿意做普惠金融的,因为成本高。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之前、AI赋能之前,大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做(普惠)金融。当然这些年由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的考核,大的金融机构也在做,更主要的是数字和金融的赋能。


所以这几年东北再担保在赋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这么几句话:数据的汇集、资源的整合、多方赋能、服务产业、普惠共赢。真正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东北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发起,财政部、进出口银行、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再担保机构,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东北振兴。16年来,东北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公司牵头,构建了由50多家银行、100多家担保机构组成的再担保运营体系,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近4200亿元,普惠性质的业务大概占到50%。实际上,普惠金融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五篇大文章”中的普惠金融着力点也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相对发展慢一些,核心问题就是中小企业数量不多、主体不多,和发达地区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制约就是融资问题,因为民间资本不活跃。所以如何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信用体系的作用很重要。


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个是围绕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IT等等搭建了数字化平台,把我们服务过的一些中小企业的数据,包括各个省政府掌握的中小企业的数据汇聚到这个平台上来,创新推出满足不同中小企业分散性需求的金融产品。国家对于担保机构监管口径不一样,我们提供的服务如果从对象的角度叫普惠金融,每年担保业务额新增量80%,从额度的角度一千万以下的占50%。我们构建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完善了风控模式和项目审核模式,通过大数据对企业进行画像,对每个企业生成出评估报告,最后实现风险可控。


昨天专家在论坛上讨论,发布的报告也谈到,既想覆盖率高,又想不良率低,还想担保费率降下来,这个很难。但是政策性担保机构要体现政治性和人民性,必须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享受更多的实惠。


昨天还有一个说法我听了很受触动,一位嘉宾说担保机构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死掉。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赞成,特别是现在,担保机构的职责使命还没有完成,如果等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真正建立起来了,担保机构才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这个阶段,担保机构如何发挥撮合作用,撮合企业、撮合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得到资金,在普惠金融上如何保本微利、如何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在资金获得上兼顾好、统筹好,这要靠创新,靠模式创新,主要是风控模式创新、产品创新。


最近东北再担保公司研究推出的“吉牛云”系列产品就是创新的模式,吉林整个养牛产业连交易带屠宰、存栏的每年大约五百万头左右,买牛之前农民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活牛采购存在现款交易在先,活牛入栏、抵押登记和银行放款在后的融资难题。“吉牛云”系列产品就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公司出资一亿元,把活牛采购的交易行为在线上完成,买牛卖牛风险可控,最后牛入栏、银行把钱放到平台,解决农民买牛没钱的问题。这就是模式创新,用数据、平台控制风险。所以数据汇集、整合资源很重要。


还有一个话题,作为政府性担保机构如何分担风险,政府和市场在支持普惠金融或者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担保实际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银行不能做的让担保机构做。科技型企业有国家级专精特新,有省一级、市一级,按级别分,企业所在地的省、市、县政府、担保机构和银行要共同分担。这几天,有些专家指出担保机构到一定程度必须把资本金都代偿掉。但是,担保机构没有了再成立不是还这样吗?所以要研究如何让担保机构可持续、如何让企业可持续。


作为政府性担保机构,我认为目前有几件事要做:


第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通过担保提供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平台,银行要进来、政府要进来,千家万户的中小企业要进来,包括甚至一些其他方方面面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机构,应该能进来的都进来,特别是要运用好大数据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服务。


第二,数据汇集、创新产品。围绕中小企业,包括普惠的、一些多元、多样、分散的金融需求,通过数据的汇集实现产品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数智普惠金融产品体系的供给。比如“吉牛云”系列产品,需要有大数据汇在一起实现产品的创新。


第三,扩“群”强“链”、服务产业。中小企业一般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甚至在某个园区的产业群里,要围绕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一些风控问题,进一步服务产业、激活产业。


第四,多方赋能、增信分险。担保业务风险很大,一旦有风险政府应该有风险补偿,银行也应该承担风险补偿。当然,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风险补偿,政府的支持方向可能不一样,最终补偿力度也不一样。当前,要重点研究科创型企业怎么补偿,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怎么补偿,迫切需要多方赋能,共同解决风险补偿的问题。


第五,多方共赢、全面增收。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最好的结果就是方方面面都要有利可得,比如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得到税收、增加就业,等等,最终实现多方受益。

THE END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