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这个标志着冬季开始的节气,将于这周的星期四(11月7日)来临。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有三件事大家可一定要记得,做好了这些,咱们就能身康体健地度过寒冬。
首先,立冬要祭祖。
立冬在中国民间的地位可不一般,它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季节节点。咱们老祖宗讲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就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候。
而立冬不只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它在古代还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相当重要的节日,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立冬祭祖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礼记·月令》里就有记载:“是月也,大饮烝,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这说的是啥呢?就是在立冬这个月,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在周朝,“烝”就是冬祭,天子会向上天祈求来年丰收,在宗庙杀牲献祭,还要祭祀祖先和住宅周围的神灵,同时慰劳辛苦劳作的农民,让他们好好休息。
后来,历朝历代都有在立冬节气当天举行盛大的“迎冬”仪式,就是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一起去迎接冬季的到来,并且祈求上天保佑来年丰收。
而在民间虽然没有迎冬的习俗,但这种祭祀活动却逐渐演变成立冬祭祖的习俗。在这一天,子孙们会用时令的佳品向祖先祭祀,这是咱们作为子孙应尽的责任。
这种祭祖的传统,承载着我们对祖先的敬重,也体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传承的力量。
第二件事是立冬还有补冬的习俗。
立冬一到,冬季就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时候,草木凋零,蛰虫都开始休眠了。咱们人类虽然不用冬眠,但民间一直有立冬补冬的传统。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您想啊,古代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到立冬这一天,正好可以休息休息,也趁机犒劳一下一家人。这一天,大家会杀鸡宰羊,或者用其他有营养的食物来进补。
在北方,饺子那是立冬餐桌上的常客。而在南方,就以各种肉类为主了,像鸡鸭鱼、牛羊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补冬食材。
通过补冬,我们能为身体储备足够的能量,抵御寒冬的侵袭,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活力满满,从而不惧寒冬而少生病。
第三件事就是立冬后的生活起居也得注意。
这时候啊,咱们得早睡晚起,遵循日出而作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做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同时立冬后,天气就开始寒冷了,就要适时增添衣物了。要是穿得太少太薄,屋里温度也低,那可容易感冒,而且还会消耗阳气。
但要是穿得太多太厚,屋里温度太高,皮肤的毛孔就会张开,阳气藏不住,寒邪就容易钻进来。
所以啊,在立冬后的生活里,要注意保暖,也要适度,这样才能让身体处于一个舒适健康的状态。
而且老话还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立冬后虽然天气冷了,但也不能躺平,适当的锻炼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运动方式的选择也很关键,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而不能过于剧烈。因为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
立冬,这个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养生智慧的节气,提醒着我们要尊重传统、关爱身体。做好祭祖、补冬和调整生活起居这三件事,让我们在寒冬中拥有健康的体魄,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