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研究员
大家好,我叫刘敦一,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我从事的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通俗地说就是测定岩石年龄。
我们脚下的岩石和土壤再普通不过,但是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释放能量,我们能够根据它们的衰变程度,来计算岩石矿物的年龄。由于演化等复杂原因,地球上的一些信息被“抹掉”了,这些信息是不是能在太空里、在行星里找到?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月球。
我其实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能有三次机会和月球样品亲密接触。
第一次,来自阿波罗登月计划采回来的样品。2007年,我随团访问美国华盛顿大学,共同研究“阿波罗12号”和“阿波罗14号”样品,厘定了月球雨海纪的时代。这项成果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那个时候我们很兴奋,同时我就在想,要是有一天能够拿到中国自己采回的样品进行研究,该是这么自豪的事。我也坚信,中国人一定会取回样品。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经历了16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航天人终于在2020年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地区,并进行了采样返回。这是属于中国深空探测的伟大胜利,这份跨越38万公里带回来的“礼物”,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沸腾,令全世界科学家都羡慕不已。
2021年7月,我代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从国家航天局取回两克“嫦娥五号”携带样品,这是我生命中第二次引以为傲地拿到了月球样品。没有想到在84岁高龄之际,还有机会能进行“嫦娥五号”携带样品的研究。我当时拿着样品走进实验室,感觉完全跟以前不一样。因为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关注,这里面珍贵的信息,重要的科学成果,中国人能不能拿出来?我们背负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心情非常复杂,气氛非常紧张。
在接下来三个月里,我们日夜兼程,舍不得休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析,在样品中找到了一些磷灰石样品,可以用来测定年龄。这些样品很小,在1微米到10微米范围,已经达到仪器分析的极限。最后得出的数据证明,一直到20亿年之前,月球上还有岩浆活动,把月球的地质年龄足足延长了十亿年。
接下来,就是第三份月球样品,大家都猜得到了。“嫦娥六号”实现了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航天人所有的艰辛和期待,都化成了无尽的喜悦和自豪。“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为我们研究认识月球内部、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特征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第三份(月球)样品,我已经没有直接参加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我和大家一样非常高兴,期待着未来能有非常重要的成果出现。
今年我已经88岁了,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命运给了我一次又一次契机,不仅让我有机会探寻地球母亲早期神奇的历史,更让我能一次次与月球样品亲密接触。有生之年,我目睹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取得的长足进步。从最初的“受赠者”,变为今天的“贡献者”,以至“先行者”,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现在,我只要身体允许,还经常到实验室去转一转。每次我走过大厅,都要抬头看看墙上写的一句话:“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个人固然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并肩才能走得更远。协同,永远是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希望在2025年,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也是世界的精彩。
来源:“BRTV纪实科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