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课,美国三大名校校长集体挂科了

文摘   教育   2023-12-20 03:28   加拿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获取更多北美的精彩原创文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辞职了,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校长也正被架在火上烤。


就因为一个问题没答好。


上周,国会组织了一场美国大学里反犹主义上升的听证会,哈佛、宾大和MIT校长被叫来参加听证。


来自纽约州的众议员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问了校长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种族灭绝犹太人的言论是否违反贵校的行为准则,是还是不是?


三个校长的回答都是:这要取决于语境(具体情况)。


听证会还没开完,这段听证会的视频就在社交媒体上炸锅了。


堂堂世界名校校长,怎么可以说种族灭绝犹太人的言论是否违规,还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三个校长遭受了猛烈的抨击,白宫出面说,这个回答是不合适的。来自两党的70多名议员要求这三位校长辞职。宾大的亿万富豪校友就宣布撤回对学校的捐款。


上周末,宾大的校长就扛不住压力辞职了,哈佛和MIT校长道歉了。但舆论还在发酵。


很多人都惊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



有两个背景,


首先是国会听证的独特环境。


有人看到这个议员的问题,第一反应是,这又一个无脑政客在挑事,二元思维非黑即白。


事情没那么简单的。虽然斯特凡尼克确实是个刺头议员,但国会听证上的提问,都是经过议员团队精心设计和推演的,目的是最大化的引起关注。真正被被忽悠的,往往是媒体和广大吃瓜群众。


这次,斯特凡尼克又成功了。把一个本来平淡无奇的听证会搞成了全球大新闻。


她用了一个在国会听证上非常常见的 yes or no 的问题。


有些议员会用这种问题,来设置逻辑陷阱,把听证者套进去。不管你回答了yes 还是no, 接下来就会有一串更具体的案例抛出来打自己的脸。


因此,听证者在会前,都会找律师团队把握一些敏感问题的回答尺度,像这种明显的的下套问题,绝大部分都不会直接回答yes or no。


但没想到这一次设套的问题有点不同了,议员问的其实是一个道德问题,校长们却用法律来绕圈子。在连番逼问下依然不改口,显得违背常识和人性。


另一个背景是双方的身份政治。


被提问质询的一方,美国的精英大学,被视为是左翼的大本营,是右翼的攻击对象。在巴以冲突和民意分裂下,这场听证会带着浓烈的火药味。


另一方,连续用这个问题炮轰校长们的是有名的右翼刺头,此前狂热支持特朗普,在她张嘴发问前,额头上其实已经被三个校长贴上了极端右翼的标签。


对待这样的对手,被质询者一般就是打马虎眼,或者一笑而过,不掉入她们的陷阱。但没想到却因此掉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



但这场风波凸显言论自由面临的新挑战,尤其在大学校园。


在美国,泛泛地发表一些种族主义、歧视、仇恨甚至种族灭绝的言论,一些人会谴责你,公司可能会开除你,但警察不会因为你的言论来抓你。更不可能因此判刑坐牢(不是绝对的,也取决于你的语境,在哪个州)。


你可以在言论上公开支持希特勒,行纳粹礼,张贴纳粹标志。


这些是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


美国的电视节目尺度很大,政治辩论就更不用说了。用我们的眼光看来,很多都是在攻击、造谣,中伤。这是美国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很大的不同。


但是,有两个前提。


第一,这些都只是在言论层面上。


如果没有行动,或者准备行动,那么是可以容忍的。极端言论,攻击言论、阴谋论等,都是受言论自由的保护的,法官不能因此判你有罪。


所以,在美国引言获罪能把人送上法庭的只有涉及淫秽、儿童色情、诽谤性言论、虚假广告、真实威胁等少数言论。


但是,如果你已经开始实施、有行动的意图或者计划,譬如在本子上勾勒了你的宏图,购买枪支武器、搜集目标对象的信息,那就会有麻烦了。


第二,你只能针对大众而不能针对具体的人。


譬如你连续不断地发信息给一个同学,会构成骚扰或欺凌。但组织反对犹太人的机会,高喊同样的威胁口号可能却是合法的。


这两者之间有一段灰色地带,形成争议的也就在这里。什么情况下说的话,什么语境下,有无实施的计划等等。


这也是三个校长不断地像念经一样重复答案的原因,种族灭绝犹太人的言论是否违反校规,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这个情况就是你的言论,是否有转化为行动的意图。是否针对某个具体的犹太学生。


从法律角度看,三个校长的回答确实也没毛病。


但是,作为精英名校,只拿法律的底线来作为道德底线就出问题了。


因为这三个大学都是私立的,她们并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严格约束,有更大的权限来划定言论自由的边界,譬如限制歧视性的言论,限制霸凌言论等。


这几十年来,很多美国大学针对种族、身份、性别等划定了不可以触碰的言论禁区,如保护黑人等少数族裔,保护LGBT群体等等。师生违反这些规定是要被惩罚,甚至被驱逐出校园的。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三位校长的回答是典型的双标:你的大学禁止歧视肤色的言论,但却容忍灭绝另一个种族的言论!


如果议员斯特凡尼克把问题里的“犹太人”换成黑人、拉丁裔甚至亚裔,三位校长无论如何也不敢这么回答。


在纽约时报一个专栏文章看来,形成这种“双标”的背后,是美国一种独特的文化:受害者崇拜情结。


这种文化喜欢受害者,崇拜受害者,赋予受害者极大的道德权威。


犹太人早就被从被压迫者的行列中剔除了,他们被视为上等白人,被视为操纵美国社会的特权阶层。


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受害者,弱者,需要保护。


因此,校长们在选择性的使用言论自由的原则,保护她们认为的弱势方巴勒斯坦人,而不是同样在校园担惊受怕的犹太学生。


其实,只要稍微给下暗示,让校长们把问题中的“犹太人”换成任何一个族裔,校长们就会反应过来,坚决地说 no。


这个教训值得广大留学生和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人注意。

大学新生入学时,会拿到一个厚厚的手册,有的是大学的第一门课,告诉你哪些言论是可以的,哪些会让自己惹麻烦甚至被开除。看上去非常庞杂,但值得好好研究

毕竟,这是一门连校长都集体挂科的课。

END


我们在这里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欢迎家长们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我个人微信,可以加带娃出海交流群,了解国外实情,探索教育国际化潮流,分享各国资源和经验。


推荐阅读
现在留学就是为了移民
加拿大与美国的最大区别
坐了40年冷板凳,现在拯救美国就靠她
我在美国,两年突破了英语,还发现的中国孩子学英语的那些坑
拯救了美国的mRNA 疫苗,制造过程首次揭秘
中国人要不要取英文名?
普通家庭孩子,不要读人文学科
“减负”请向加拿大看齐!6年级学生一年都没作业!
美国文理学院天才班精读书单
新年好,这里有一份值得收藏的青少年私家英文书单
我们看到的中美青少年足球差距
弗里德曼:教育的未来是要培养“发现问题”的孩子
在美国,我为何不让孩子练橄榄球、冰球
孩子数学很好,在美国却被天才班刷下来了,Why?    附训练书单
为何不要轻易给孩子读纽约时报?美国小学生如何读书,要避开的坑,五年阅读总结

美加双城记
一个美国教育学博士候选人,一个媒体人,两个可爱的孩子,行走在中美加三地。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思考,分享北美教育移民和社会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