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用诗为成都定调的人,名叫杜甫

文摘   2024-12-06 19:00   北京  




杜甫的一生,饱经风霜雨雪。少年时,他于开元盛世中欢歌,却不知繁华背后是衰落的序曲。而后他四处漂泊,看尽人间疾苦。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骤起,长安、洛阳烽火连天,百姓苦不堪言,杜甫辗转多地,后前往成都避难。在成都的近四年时光,是他风雨飘摇、四处流浪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安居之日。也正是在这一千余个日日夜夜中,他写下了240余首佳作,几乎是每周一篇,凝聚着他对生活深沉的爱与思索。


冯至先生说过:“在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杜甫为何偏爱成都,成都又何以激发他的无尽灵感?


让我们跟随杜甫的诗,走进这位大唐“旅居博主”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为成都赋予的独特韵味与情趣。



初至成都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这是杜甫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成都后,写下的诗篇。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字里行间道尽成都的富庶繁华。当他“忽在天一方”,终于找到归宿,那颗曾经漂泊不定、饱经风霜的心,也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成都之季节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些春日里我们常常吟咏的诗句,皆源自杜甫笔下对成都的描绘。春光明媚中,“杜甫草堂”被盎然生机所环绕,黄鹂啼鸣于柳丝间,白鹭翱翔于青天外,西岭雪山映照着眼帘,春雨悄悄潜入夜色……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回顾了杜甫的一生,科举不第,长安寓居,壮志难酬,生活困顿至极。这位心系百姓、为民立命的诗人,终在成都被温馨春日所慰藉。在写下“润物细无声”的那一刻,尽管历经沧桑,他的心依旧被触动,对未来满怀憧憬,对人间充满深情。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笔下的夏日成都,更具人间烟火气。


清幽夏日,鸥鸟亲昵、燕子飞舞。妻子绘制棋盘,小儿加工鱼钩,一派温馨和谐。而一句“微躯此外更何求”既是对朋友供米的感谢,却也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与不安。


成都的美,成都的好,温暖而明媚。但这份美好,并未让杜甫沉醉其中,反而让他心生忧虑。他的心,超越了成都,飞向了远方,关切着那些仍在颠沛流离、饱受寒冷之苦的人们。



成都之景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人去成都旅游时都要去武侯祠转转,杜甫也不例外,他刚到成都,就多方探寻,找到锦官城外丞相祠堂。春景未变,而心绪已然回到了三国时期。


他为诸葛亮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为世人形容诸葛孔明的经典之句。这其中有多少是替前人的惋惜,有多少是对自己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遗憾,或许只有杜甫自己最能体会。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提及杜甫的诗篇,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凄凉与萧瑟,或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肃杀秋景和深远意境。


然而,在上面两首诗中,杜甫却以一个春困中悠然散步、赏花品花的慵懒形象跃然纸上。原来,爱给花“拍照”的雅趣,从杜甫那时就已流行。


成都的“花花”们魅力不浅,能让杜甫暂时放下心中的沉重与忧患,回归到质朴纯真,展现出可爱真实的一面。



成都之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大约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秋风,狂风吹破了他的栖身之所,秋雨也没有放过可怜人,屋外屋内都笼罩在一片雨幕之中。


但没有这场风雨,我们或许就无法听到那首震撼人心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场秋风,让杜甫心中的兼济天下之志得到了最真挚的挥洒。



在人生的严冬里,杜甫幸运地在成都度过了一段温暖而明媚的时光。


成都温暖了杜甫,而杜甫,也用他那深情的笔触,为成都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杜甫与成都,一个人与一座城,呈现出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感”。成都懂杜甫,它“看清”了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心中大爱与悲凉底色,用人间烟火气,为这位“官应老病休”的苦痛之人带来了生命暮年的慰藉。杜甫则用才华横溢的创作,将成都“凝固”在一幕幕诗景当中,他写出了成都的景,描摹了成都的魂。在《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中可以看到,杜甫与成都紧密相连,杜甫因为成都与千年后的人们有了联结,成都也因为杜甫在当代人心中有了诗意的注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古人的智慧与豪情滋润了今人的心灵家园。








更多内容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已无更多数据

央视频
央视频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