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多点“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才不会错过每一天的精心推送
沙漠在人们印象中,除了一望无际的沙丘,就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沙漠里不仅降水稀少,还有极端的气温,和强烈的日照和风沙,能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必定要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
我国最有名气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它还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整个沙漠的面积达到了33万平方公里。
我国还有一个沙漠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它叫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漠又名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区交界,总面积在4.22万平方公里左右。对比于我国最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好像面积不大,然而它的总面积实际上有半个韩国那么大!
毛乌素沙漠,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主要是因为咱们爱种地的中国人,竟然在沙漠里种出了土豆,亩产量足足收获了1万多斤!
大家也知道在沙漠种植农作物,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咱们之所以能这么顺利把土豆种出来,完全得益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在毛乌素沙漠地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生态,让这片原本一望无际的沙漠,变成了绿化覆盖率高达93.24%的绿洲。
几千年前,毛乌素一带水草丰美,山川秀丽,这片土地也成为了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曾在这片肥沃的绿洲上狩猎、放牧,甚至建立过自己的城邦,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活动逐渐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平衡。
最早的伤痕,出现在秦汉时期。
当时,游牧民族为了扩大牧场,不断开辟新的草地。
过度放牧和伐木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裸露的沙质土壤开始失去保护,变得脆弱不堪。
风一吹,黄沙便从地表翻卷而起,逐渐形成沙丘。
这些沙丘如同潜伏的怪兽,缓缓地吞噬着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
到宋朝时期,沙漠化的进程加剧,毛乌素开始从西北向东南扩展。
每当大风刮起,沙子便吞噬着人类的栖息地,当地居民为了生存,竭尽所能与自然抗争。
甚至在明朝时,朝廷每年都要派人“扒沙”,试图阻止沙漠进一步蔓延,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没有奏效。
那么,爱种地的中国人,是怎么在沙漠中种出土豆的?
新中国刚成立时,毛乌素沙漠地带的环境还非常恶劣,所到之处黄沙满天,几乎寸草不生,当地居民每日都要忍受黄沙的侵袭。
为了让沙漠变成绿洲,改善当地居民生存环境,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居民们有序开始在沙漠周边,种植在沙漠里存活率较高的植物,种植一片又一片的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治沙战役中,土豆成为了意外的“功臣”。
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作物,土豆不仅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还特别喜欢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
当治沙团队尝试在这片沙海中种植土豆时,他们未曾料到,这一尝试竟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在充足的降水滋润下,土豆在毛乌素沙漠中茁壮成长,最终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一万多斤的土豆产量,不仅让治沙团队看到了希望,也让世界为之惊叹。
如今的毛乌素,已经不再是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沙漠。
在治沙团队的辛勤努力下,这里已经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绿洲。
土豆的丰收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鸟类和动物前来栖息。
毛乌素沙漠的蜕变,不仅是中国人治沙造林的伟大成就,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