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黎巴嫩南部的枪声似乎低了下去,但真正的危机可能才刚刚开始。
据以色列国有广播公司Kan报道,美国抛出了一份停火方案,其核心在于,黎巴嫩政府军将出动1万人进入黎南部,接管该地区的控制权。这一动向引发多方关注,因为如果方案得以执行,黎巴嫩真主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美国的停火方案表面上是为避免战火升级,实则暗藏战略布局。按照方案内容,停火期内,黎巴嫩真主党需停止对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军队则逐步停止地面进攻。紧随其后的重头戏是黎巴嫩政府军的“南下行动”,1万名正规军将进驻黎巴嫩南部,接管包括真主党控制的边境口岸、军事设施等。这意味着什么?黎巴嫩真主党赖以抵抗以色列的军事阵地将被全面拆除,其军事力量也将被剥夺。
如果停火期间各项条款顺利推进,那么将进入全面停火阶段。为了增加方案的国际公信力,美国这次打出了联合国第1701号决议的大旗。该决议在十几年前就明确指出,黎巴嫩南部只能由黎巴嫩政府军驻扎,禁止任何其他武装力量活动。然而,十几年过去,真主党早已将黎南部变成了自己的据点,而今突然被逼“清空门户”,局势的骤变让人不禁猜测背后的博弈。
对黎巴嫩真主党来说,眼下无疑是“最危险的时刻”。这次停火方案不仅意味着来自以色列的直接军事压力暂时消退,真正的威胁却来自黎巴嫩国内。因为政府军1万大军一旦部署到黎南部,真主党在黎巴嫩的“抵抗者”形象将面临颠覆性考验——若真主党抵抗,那就从“保卫黎巴嫩”的英雄变成“叛乱武装”,成为黎巴嫩政府与联合国共同“清剿”的目标。届时,黎巴嫩政府军从后方压上,配合联合国驻军的防区布防,真主党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以色列军方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至今,以军已在南黎巴嫩打死约3000名真主党成员,而这些伤亡数字在南部民众中的影响非同小可。黎巴嫩南部的战火已经让民生疲惫,而在停火方案的推动下,黎巴嫩政府看到了“一箭三雕”的机会——既能趁机缓和局势,防止以色列军队深入黎巴嫩腹地,又能借机收回真主党控制的黎南部权力,重新确立政府权威,甚至能在不“公开决裂”的前提下间接削弱真主党的军事能力。对于经济断崖式滑坡、贫困率高达82%的黎巴嫩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得不为”的选择。
眼下,国际博弈的焦点正在黎巴嫩政府的态度上。长期以来,黎巴嫩真主党在以色列的视野中是“首要敌人”,而俄罗斯和伊朗在“抵抗阵线”的旗帜下支持真主党、对抗以色列。然而,一旦黎巴嫩政府“站队”联合国决议,支持政府军接管黎南部,那就意味着“抵抗阵线”所支持的真主党被视作“国内叛乱武装”,俄罗斯和伊朗将不得不面临尴尬的局面。毕竟,黎巴嫩政府的立场才是决定真主党“正当性”的关键。对俄罗斯和伊朗而言,这次停火方案的转向,极大地改变了黎巴嫩南部的局势,也让原本充满信心的“抵抗阵线”处境陡然艰难。
面对这样的局势,真主党几乎陷入了“无退路”的局面:前有以色列军队,侧翼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后方是黎巴嫩政府军的推进,一旦政府军正式接手南部控制权,真主党将难以继续维持现有军事阵地,而失去南部据点,也意味着其武装能力被进一步压缩。
另一方面,以色列方面的忍耐几乎也到了极限。以色列军方战报中提到,真主党一年内发射了13000多枚火箭弹和导弹,打得以色列北部居民“无家可归”。大量北部居民涌入特拉维夫和海法,挤在酒店和难民营中,愤怒指责政府“软弱无能”。对以色列来说,不彻底解决真主党问题,北部防线根本无法真正安宁。因此,以色列在这一停火方案中也可谓“志在必得”,不仅仅是为了停火,而是为了真正驱逐真主党武装出黎巴嫩南部,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长期威胁。
对黎巴嫩政府来说,这次停火方案更像是最后的“救命稻草”。面对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黎巴嫩已无力再度承受大规模战争。若真主党继续引发与以色列的冲突,不仅南部百姓难以维生,整个国家的主权安全都将受到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选择接管南部、压制真主党,既是维护边境安全的必要行动,也是重新巩固国家权威的机会。
可以说,这场以黎巴嫩南部为中心的冲突,已经不再单纯是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对抗,而是美国、联合国、俄罗斯、伊朗等多方博弈下的一场地缘角逐。真主党背后是伊朗,而黎巴嫩政府的选择将成为决定黎南部命运的关键。如今,黎巴嫩政府军即将抵达南部战场,真主党如果继续强行抵抗,就将被视作“非法武装”,昔日的英雄恐怕将走向衰落之路。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已被推至命运的分水岭。以色列的进攻、黎巴嫩政府的调转枪口,加上联合国的“停火大旗”,无不让真主党陷入进退维谷。黎巴嫩政府军的进入将是决定南部局势的关键一步,而真主党能否在这场腹背受敌的困局中觅得出路,也许终将取决于他们如何选择面对这份停火方案。
黎巴嫩,这片多事之地,将迎来一次命运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