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岑巩:“思州腊肉”香飘四溢引瞩目

民生   2024-11-24 16:11   贵州  
  小雪节气过后,在岑巩县境内各乡村,当地传统腊肉制作季正式开启,空气中渐渐弥漫起浓郁醇厚的腊肉香气,这种传承已久的美食习俗,不仅是岑巩人民冬季餐桌上的主角,更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的美食代表,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而诱人的色彩。

  岑巩腊肉也称为“思州腊肉”,其风味独特而迷人,浓郁的咸香与醇厚的烟熏味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而和谐的口感。瘦肉部分紧实有嚼劲,却不失嫩滑多汁;肥肉部分则入口即化,油香四溢却丝毫不觉腻口。这种独特的风味得益于当地传统的制作工艺与天然的食材选用,使得岑巩腊肉在众多腊肉品种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清蒸、小炒、炖汤还是火锅,岑巩腊肉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味蕾,为每一道菜肴增添浓郁的地方风味与冬日温情。

  岑巩腊肉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腊肉美食为主,偏重酸辣。明清以后,江西湖南的客商进入思州,饮食受到江浙和湘菜饮食习惯影响,口味更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其著名菜肴品种有“煮腊肉”“红烧蹄膀”“盐菜肉”“腊猪脚”“泡汤肉”等。每至小雪节气,当地村民便开始着手准备新鲜的猪肉,这些猪肉多取自本地土生土长的黑猪,以其肉质紧实、肥瘦相间而闻名。制作过程极为讲究,需经过腌制、熏烤等多道精细工序。首先,将猪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用盐、花椒、八角等天然香料混合涂抹,悉心按摩,通常每10斤猪肉需用盐约200克、花椒30克、八角20克,确保每一块猪肉都能充分吸收香料的精华,这一过程不仅是调味,更是为了让腊肉在后续的发酵与保存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味与口感。腌制完成后的猪肉被放入陶缸或木桶中,静静等待3-5天,让香料与猪肉充分融合,初步形成咸香的风味基础。

  熏烤环节则是岑巩腊肉制作的精髓所在。村民们会选用当地丰富的柏树枝、柑橘皮、麻栗等作为熏烤燃料,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独特的香气,缓缓渗透进猪肉的纹理之中。将腌制好的猪肉悬挂在传统的熏烤房中,以低温、长时间的方式进行熏烤,熏烤房内温度通常控制在30-40摄氏度,持续熏烤20-30天,烟火缭绕间,猪肉逐渐变得色泽金黄、油亮诱人,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烟熏 “外衣”,这不仅为腊肉增添了防腐抗菌的特性,更为其赋予了浓郁的烟熏风味与独特的焦香气息。整个熏烤过程需要持续数周,期间村民们需日夜守护,精心调控火候与烟雾浓度,确保每一块腊肉都能均匀受热,吸收恰到好处的烟熏风味。

  如今,在岑巩县的各个村落,小雪节气过后,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挂满了正在熏制的腊肉,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户每年制作腊肉量约为50-100公斤,这些腊肉不仅是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村民们馈赠亲友、招待宾客的珍贵礼物,承载着岑巩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亲情友情的深厚情谊。每一块腊肉都蕴含着村民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以及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与敬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岑巩腊肉这一传统美食也逐渐走出大山,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当地政府与企业积极推动岑巩腊肉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引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在保留传统风味与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提升腊肉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使其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口味偏好。如今,岑巩腊肉(思州腊肉)已成为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的代表之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畅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一源自大山深处的冬日美味,感受岑巩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通讯员 杨云 罗慧 杨胜鹏



主  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  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一审:冯   佳

        审:张   超

三        审:吴实君

监        制:沈祖佳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今日岑巩、岑巩融媒抖音和快手平台。



今日岑巩
公开发布岑巩县政务信息、重大活动、便民消息、宣传资讯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