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明星:近三年发表了xx篇顶级期刊,xx篇SCI一区文章,做了xx篇学术报告,获得科研经费xxx万,成果丰硕。
工程师:请问这么多论文和经费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术明星:解决了评职称的问题,抢到了人才帽子和科研经费,收入翻了一倍多!
工程师:那您到底是研究哪个方向的?
学术明星:研究哪个方向无所谓,重要的是保证一年发个十篇八篇顶级期刊,就能评上教授,抢到更大的人才帽子,收入更高。
工程师:。。。。。。
以上只是一个段子,各位切勿当真,权当听相声图一个乐呵呵,下面开始严肃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目前国内这种自主申报科研课题的模式根本就不是我们本土的产物,这是在改开后由留学归国的科研人员模仿美国高等教育科研体系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以论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方式也是在改开后恢复高等教育秩序的过程中由南京大学等提倡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照搬国外的经验。至于我国本土的科研模式,我想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那就是军工系统相关的项目还保留这一些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研模式的部分底色。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以自主申报科研课题为中心,以论文作为科研评价考核KPI的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很多时候我们学美国也是学了一个皮毛,很多东西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要生搬硬套。美国的高等教育固然很成功,但是人家承载的使命比我们这里单纯的论文雕花丰富多了。大学的常规三大使命: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探索人类知识边界)和服务社会。美国的高水平大学基本都是全面发展的,科研做不好只要讲课有水平一样科研有一席之地(这也是精品教材和课程大多来自国外的原因);大学的学科设计要考虑到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区域内紧缺人才等等。
但是国内高校的科研人员基本都是在 all in 论文,all in 基金项目,除了论文,基金项目和搞帽子,其他的则是能应付交差就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很多985高校的教学也已经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老师上课念PPT水课时,坑爹的自编教材不是抄袭就是奇技淫巧不讲人话,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至于更高层次的服务社会那是想都不敢想。
即使单论科研,国内也没有学到人家美国的精髓。除了受zf资助的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论文),美国高校还承接了大量的校企合作,和产业界对接的科研项目。由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是包括美国公立大学在内的高校重要财政来源,甚至于斯坦福大学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世界顶级就是这样在与硅谷的互相成就中成长起来的。
当然说到了产业界和高校之间的互相成就,现实情况是我们国家也没有几个高水平企业对高新技术有需求。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的工作,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根本就没有资金和实力去考虑长远的布局。少部分有资金的公司大多数的盈利方式往往是依靠销售,市场和渠道等运营方式,至于高新技术并不是他们的刚需,另外真就是需要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抄作业就行,山寨就行,抄国外现成的作业风险低成本还小。
当然最近几年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国外在技术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卡脖子,很多技术不是你想抄就能抄了,问题是人家不给你抄了。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坏事,实际上也是一个机遇,倒逼着我们开始重视原创,重视实用技术的研发,哪怕现在也只是复现和追赶国外的前沿技术,zf也在真金白银的投入做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