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濮阳市教育局发布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每日开设一节体育课
并纳入正式课表
严禁任何形式的挤占
高质量开展
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
每个大课间时长为30分钟
以此确保学生每天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两小时
濮阳市教育局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每天开展两小时
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以及教育部2025年全国学校体卫艺工作会议、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座谈会精神,结合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现就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通过系统、完整的运动项目学习以及多样化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与要求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日开设一节体育课,并纳入正式课表,严禁任何形式的挤占。同时,高质量开展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每个大课间时长为30分钟,以此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两小时。通过长期推进此项工作,持续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率和优良率,显著降低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二)活动方式方法
各学校应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结合学生特点,以丰富多样、灵活创新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确保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高质量进行。
拓展运动空间。各县(区)、各学校要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建设,坚持 “小场地,大体育”理念。积极谋划,通过合理规划校园闲置区域、改造现有场地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打造更多运动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打造个性课间。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结合地方特色、依据校情需要,自主设置课间安排。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安排简单有趣的课间操或游戏;结合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打造特色课间活动。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 “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能充分参与课间活动,在阳光下运动、成长。要让孩子 “走出来” “ 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创新教学活动形式。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形式。可开展多班体育教学、年级体育教学或全校体育活动,组织各种体育游戏等。由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共同授课或引导活动,共用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等资源,提升体育教学与活动效果。还可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等时间,开展足球、篮球、跳绳等特色体育活动。同时持续加强和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改进活动形式,使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新颖有趣、简单 易学,推动 “一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建设。
(三)落实责任主体
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预防 “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教育局和各学校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学校书记和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 “一校一策”,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落到实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宣传
各县( 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积极宣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传播各地各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营造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共同支持体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强化督促指导
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学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以及责任督学工作范畴,定期对各地和相关学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各县(区)教育局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检查反馈机制,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加强动态监测和日常督导评估,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于活动安排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要责令其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对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如课表与实际教学不一致的学校,一经查实,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追责问责。
(三)夯实安全管理
各县(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安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指导学校制定完善的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流程,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全、有序地开展课间活动。强化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保障措施,严格落实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建立课间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对课间活动场所的巡查和人员值守,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四)抓好示范带动
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地域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大课间和体育课。市教育局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出典型案例,并适时召开全市现场会,对先进县区和学校的优秀做法进行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7日
来源:濮阳教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