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经济学著作,由获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政治科学家詹姆斯·A. 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合著。
《如何做称职的父母》这是一本为帮助家长与青春期孩子和谐相处,解决亲子沟通矛盾、建设幸福美好家庭的书籍,也是一本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漫长征途中的自查自助书籍。本书通过令人警醒或触动的案列,探寻家庭亲子教育问题的成因,并给出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建议,而且书中所举案例都源于作者的真实辅导案例。
我特别认同作者提出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复印机。复印件有问题,一定是原件上有问题,想要改掉复印件上的错误,必须从原件上来改。”
家长进步1%,孩子就可以进步99%,家长仅有爱的意愿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和爱孩子的能力。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孩子接受教育,而是家长应该接受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同样作为家长的你们可以从中受益,在孩子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书作者为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本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笔名“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其著作、译作十分丰富,《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作品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
该书是一本三毛写给亲友的私人书信集,收录了 83 封书信。全书分为“致家人”和“致友人”两个部分。在她离世30周年之际,《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出版了简体中文版。这些书信的时间线从1968年起跨越了23年光阴,覆盖了三毛的欧洲留学时期、在撒哈拉生活时期、撒哈拉局势动荡后赴加纳利群岛生活时期、荷西离世后三毛回乡生活时期、赴美进修时期、回乡定居时期以及她离世前的生命最后时刻。
推荐理由:与其他广为人知的三毛作品不同,这本书是她的私人书信合集,更加私密、真实,能让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毛。她不再只是那个作品中洒脱、浪漫的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为生活琐事烦恼,也会为各种情感所困的真实的人。三毛的文字简洁、生动,具有独特的魅力。她在书信中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都能给读者带来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读一读三毛的书信,能让人们慢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月亮啊月亮你不懂,六便士到底有多重”,第一次听到《若月亮没来》就被歌词深深的吸引了,因为这首歌去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原著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名工作稳定、家庭和睦、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但内心对绘画的热爱驱使他抛弃了现有生活,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先是在巴黎寻找创作灵感,后来辗转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硬币,是为维系生活的苟且 ,月亮是遥不可及,是诗与远方。作者以男主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暗喻了理想与现实的两难选择。
推荐理由:读这本书,我与许多女性读者一样憎恶男主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的残忍与无情,但抛开男主现实道义上的自私与无义,他放弃一切,无视生活的质疑与嘲笑,忘我的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与理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燃烧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我觉得也是令人敬畏的。正如作者毛姆书中写到“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个性是个复杂体,卑劣而伟大,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共存的”。生活和理想并没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不管做出哪种选择,只要你内心坚定,自由勇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策 划:群团文宣部
推荐人:公司领导、群团文宣部 胡 晓、西北工程事业部 吴 松、重庆/南方工程事业部 陈 熙
编 辑:蒲宇芯
校 对:胡 晓 董佳琪 高吉全
群团文宣部 出品
四川四建宣传片
《筑迹》纪录片首发——致敬新国成立以来扎根建筑业的每一位善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