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车整治风暴一波接一波,从夏天的头盔,到冬天的挡风被;从上路骑行,到充电停放;从牌照驾照,到车辆改装......从年初到年尾,被罚、被扣、被查的电动车用户与商家数不胜数。
年关将至,如何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好年?笔者认为,不随意没收老百姓辛苦购置的电动车,让老百姓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感受到管理的温度,是让百姓过个好年的关键。而最近,好消息终于来了!国务院关注“大额顶格处罚”“罚没收入异常增长”,《人民日报》痛批“远洋捕捞”,中央态度鲜明,对逐利执法说“不”。总理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优化执法方式,对情节比较轻微、没有主观故意、对社会危害性较低的违法行为,可采取柔性执法措施。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此前,多部门针对电动车行业发布了红头文件,明确指出“杜绝一刀切、一罚了之”,倡导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公安部也提出过“7项规定”,禁止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款指标,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这些权威发声,释放了国家层面对人性化管理的推动,以及对电动车这一很多老百姓谋生工具的重视。各地应响应国家号召,尽快落实“人性化执法”,尤其是执法过程中,避免一刀切,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电动车不仅是许多人的日常代步工具,更是快递员、外卖员等“城市摆渡者”的谋生利器。谭乔曾指出,电动车是许多“底层人民”的谋生工具,不能一边享受快递、外卖的便捷,一边打压这些劳动者的生计。目前,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已达4亿辆,成为众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电动车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甚至是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直接没收,就会让很多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之中。对电动车进行顶格处罚,虽然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考虑,但却让一些普通人的生活雪上加霜。例如禁止电动车载人、拆除挡风被等规定,虽然出于安全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电动车的治理不仅关乎道路交通安全,更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各地能够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避免“一罚了之”的简单粗暴做法,真正实现电动车管理的温度与力度并存,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安心、祥和的新年!你认为电动车管理应该如何改进?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