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亿美元并购落定
SK海力士 x 英特尔
去年创下历史最高业绩的SK海力士预计将顺利完成原定于今年3月进行的英特尔NAND闪存业务收购的最后一笔资金交付。未来,SK海力士将接手英特尔NAND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IP)以及中国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和员工。此次交易消除了不确定性,不仅吸收了生产设施,还包括技术和人员,这对公司是积极的。然而,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可能在第二任期内加强对华经济制裁,以及NAND行业面临的市场困境,不应仅仅抱持乐观态度。
据半导体业界23日透露,SK海力士继2021年支付70亿美元完成第一次资金交付后,将于今年3月支付剩余的20亿美元,从而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业务的收购合并(M&A)。SK海力士相关人士解释称:“交易完成后,大连工厂的运营权将全面移交,从而实现业务的整体统一性。”
通过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SK海力士克服了在该领域的劣势。此前,NAND闪存业务一直是SK海力士的“痛点”。海力士在DRAM领域一直紧随三星电子之后,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在NAND业务方面一直停留在第五位。但现在,海力士巩固了DRAM第二、NAND第二的位置,与三星电子一起形成了明确的存储半导体两强格局。
然而,业界对SK海力士收购中国工厂的前景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华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由于特朗普总统一贯坚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这无疑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
半导体工程学会会长柳会峻对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一事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产生影响。从长远来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这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筹码,但当前更像是‘接了一个包袱’。”
特别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工厂NAND闪存的增长性持负面展望。虽然普遍认为由于AI热潮导致数据中心扩充等,NAND闪存行业暂时需求会增加,但担心中国业务会成为绊脚石。
前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昌汉评价说:“SK海力士短期内能否维持整体产量不确定,但在中国开展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他还指出:“仅靠现有的存储业务,在中国构建高端产品群很困难,只能进行补充现有产量的投资,很难进行尖端技术的新投资。”
在三星电子工作了30多年的嘉泉大学半导体大学院特聘教授金容晳表示:“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在中国生产的NAND闪存等即使在当地有一定市场,但最终也难以完全排除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各有自己的判断,但如果特朗普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那么用于工艺升级的设备引进也具有一定困难。”
他特别强调,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是需要关注的长期变量。他指出:“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提高存储生产能力,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地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或许需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NAND行业展望也不乐观。有预测称,今年全球主要半导体企业将开始削减NAND闪存的产量。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 Force)表示,今年NAND闪存行业预计将面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导致的双重压力。对此,主要制造商正通过降低开工率和延迟工艺升级来实施减产,包括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和西部数据等公司。
NAND制造商选择减产是因为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受国内外不确定性扩大影响,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核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持续低迷。而企业级SSD市场也因IT投资放缓而增长受限。
此外,NAND价格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跌,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依然悲观。中国存储企业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集邦咨询指出:“中国供应商借助国家替代政策积极扩大产量,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据了解,美光、铠侠和西部数据已宣布削减产量,而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战略,以应对库存压力和技术升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