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双减”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抓好小学一年级学习生活过渡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肥城市白云山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导标准的通知》要求,在小学一年级实施“零起点”教学,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现将学校一年级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及学科教学计划予以公示。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色彩丰富的插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故事讲述的生动性和互动表演的趣味性,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竞赛、情境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自然融入学习,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融合多种识字策略,包括象形字的直观呈现、会意字的逻辑解析、形声字的规律探索等,帮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汉字的结构与内涵,增进记忆与理解。鼓励学生将识字融入日常生活,如观察街道上的店铺招牌、广告牌,甚至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让学习无处不在,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从简短易懂的儿歌、图文并茂的绘本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世界,培养他们的阅读敏感度和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设立固定的阅读时段,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通过交流与讨论,拓宽视野,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严格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从基础笔画抓起,进行细致的书写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定期举办书写展示或比赛,以正面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促使他们追求更加工整、美观的书写效果。构建多样化的口语交流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个人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为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打下基础。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支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取得进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其知识边界,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定期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倡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1.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1.经历用 20 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3.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1.能用 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3.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5.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应用。充分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