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非洲地区草地贪夜蛾可持续管理技术培训班在广东省惠州市顺利举行。来自肯尼亚和加纳两国的14位代表,以及粮农组织和中国的相关专家4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培训班旨在分享中国在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展示中国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动跨境病虫害治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保障粮食安全。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协办。其主要目标是将中国先进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引入非洲,提升非洲国家在害虫监测、防治及管理方面的能力。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繁殖快、危害重的全球性农业害虫,自2016年首次在非洲发现后迅速扩散至全球80多个国家,对粮食生产造成了重大威胁。粮农组织于2019年启动“草地贪夜蛾全球防控行动”,并选定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示范国家,通过南南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区域协作。
粮农组织草地贪夜蛾全球防控行动秘书处秘书长夏敬源在开幕式上指出:“草地贪夜蛾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在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方面的经验为全球防控行动树立了标杆。此次培训班将通过技术分享与实地考察,加强非洲国家的防控能力,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粮农组织草地贪夜蛾全球防控行动秘书处秘书长夏敬源致开幕辞。©粮农组织
培训内容覆盖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天敌资源开发与大规模饲养、生物农药研发与生产,以及无人机施药等技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详细讲解了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分享了中国的实践成果。
广东农科院植保所专家授课。©粮农组织
培训期间,与会代表前往广州市观摩了天敌工厂大规模饲养工艺、参观了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赴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实地考察了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示范点,现场观摩赤眼蜂丸投放无人机、无人航空喷洒系统等领先技术成果,以及生物农药使用效果。来自肯尼亚和加纳的代表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体系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宝贵参考。
培训班学员参观广东农科院天敌大规模饲养工厂。©粮农组织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展示了其在精准农业航空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生物农药研发方面的应用进展。非洲代表团表达了对进一步合作的强烈兴趣,期待与中国专家携手,共同应对草地贪夜蛾等农业害虫的挑战。
华南农大精准农业航空设备展示大厅。©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与中国共同实施的区域间草地贪夜蛾治理南南合作项目,旨在通过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提升非洲国家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此次培训班不仅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技术交流,也为全球跨界昆虫治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培训班学员参观草地贪夜蛾田间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点。©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草地贪夜蛾全球行动协调官Maged 表示,此次活动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实践。未来,粮农组织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帮助各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赤眼蜂丸无人机投放田间展示。©粮农组织
通过此次培训班,与会代表深化了对草地贪夜蛾可持续防控的理解,明确了下一步的合作方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非洲国家实现草贪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持,也为粮农组织通过跨境昆虫可持续治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添了新动力。
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现场展示。©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表均表示,将继续通过南南合作深化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