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官网地址:http://www.southacademic.com/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蓝江: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文化成就
[摘 要] 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这就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和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是面向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征程的理论需要。这就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建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重新阐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世界各国互相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这是一个越来越开放包容、越来越充满自信的中国所需要面对的新征程。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征:“合作—联合”的团结框架——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 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了民族成员彼此承认的价值取向和休戚与共的关系构成。“合作—联合”的团结框架以承载系统功能基础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塑的基础架构。聚焦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指向、文化内涵和利益诠释集成的价值之轴构成了团结论域中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刻写。共同性立意语境、一致性表意语境、责任关系释意语境构成了团结语境中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表达。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对象性活动、团结核心理念的自觉内化和外化构成了团结场域中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转向。
[关键词] 合作—联合 团结框架 唯物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
黄其洪 兰璐:“前台”与“背景”的制度性分离——论南希·弗雷泽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结构性阐释
[摘 要]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同时,“前台”与“背景”的分离关系不是偶然的、给定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变化而历史性地生成的,这使得经济与非经济要素间的边界愈发难以界定,因而对边界的捍卫或挑战成为当代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此,弗雷泽使用“边界斗争”的概念,提出有关边界划分的规范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图景进行扩大的想象。弗雷泽兼顾阶级与地位、再分配与承认、文化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危机批判方法,是对传统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的复兴。
[关键词] 经济前台 非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危机 批判理论 边界斗争
薛晓源:康德何以成为康德——卡西尔《康德的生平与学说》探微
[摘 要] 卡西尔的著作《康德的生平与学说》细致系统地展现了康德哲学体系的运思方式:康德运思的过程以问题和疑难为起点,思想生成过程是从疑窦—疑云—疑难到核心问题和终身问题;深入挖掘了康德哲学的运思结构,即认知疑难的发现方式、认知疑难的呈现方式、认知疑难的转换方式。卡西尔从中揭示了康德“生活形式”与“学说形式”是如何实现完美统一的,康德如何从“自然地理学家”蜕变成为“理性地理学家”,其生活世界与学术世界如何无缝地衔接为一体。这些成为康德哲学的学术路标,并成为理解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路径依赖,康德的运思之路和哲学大厦也由此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 康德 卡西尔 生活形式 学说形式 理性地理学家 疑难
黄济鳌:正义作为道德如何可能——休谟与罗尔斯正义的道德根据思想比较探析
[摘 要] 休谟与罗尔斯都是在非形而上学的背景下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的。一致的正义环境假定构成他们正义论的出发点,情感主义的理性观是他们根本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他们正义论的道德根据的追问,可以发现两种正义论的内在关联和不同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对同情和正义感在正义论中的地位的澄清与确定。通过对正义环境假设的适当修改不但可以较好地回答正义的道德根据问题,而且可以明了两种正义论的一致性。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各有侧重,但可以互相补充,体现了西方非形而上学正义论发展进程中可以互为环节的两种解释方式。
[关键词] 休谟 罗尔斯 正义的道德根据 同情 理性
许雪涛:老子道论的经验向度及价值选择
[摘 要] 经验世界是老子思想的土壤,其道论即由此产生。在《老子》表述中,道和价值是纠缠在一起的。如果将道与价值剥离开来,重新审视二者在老子思想中产生的过程,会发现老子的道生理论,根本上是指向现实经验世界,而价值是老子依其个人经验所做的选择并将之赋予道,以此寻求价值的普遍性。由于老子的道存在创生和价值的双重身份,所以在道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张力。但不管如何,不容否认的是,老子选择的价值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老子》 道 经验 创生之道 价值选择
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
张子夏 翟耀:孔子传记电影中的东方美学与家国意象
[摘 要]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如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是当今中国电影事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以费穆执导的《孔夫子》、胡玫执导的《孔子》两部孔子传记电影为例,从历史、民族与美学等方面,以现代化的视角探讨“东方美学”与“家国意象”的时代性表达,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爱国精神,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例鉴作用。
[关键词] 孔子 儒家文化 传记电影 东方美学
政法 社会学
蔡禾 零昕:数字平台冲击下传统行业的变迁——巡游出租车司机劳动过程中的双重控制及其影响
[摘 要] 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数字平台为载体的新经济组织模式,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传统巡游车和新业态网约车两种不同的运营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劳动研究的基本立场与西方社会学关于劳动过程研究的范式相结合,从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劳动价值分割方式、劳动过程监管、劳动激励偏好等四个方面分析劳动控制,巡游车运营模式显示出强契约关系、弱过程监管的特征,网约车运营模式则显示出弱契约关系、强过程监管的特征。传统巡游车在受到平台网约车的冲击下转型为“巡游+网约”运营模式,劳动者被置于双重劳动控制中。“巡游+网约”运营模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巡游车的载客率,但剩余价值被叠加索取,劳动过程被置于更加严格的监管中。巡游车司机加入平台网约是基于市场和组织环境变化的“被动妥协”,他们会在平台上通过选择性接单来进行风险规避和争取运营收入最大化,在维持线下巡游车模式活跃度的同时留有选择网络订单的余地。
[关键词] 巡游车 网约车 劳动控制
王红 陈寒:突破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成效、困境与对策
[摘 要] 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呈现出区域性、双向互动性和整体性特征,在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科研协同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因资源分布不均、战略契合欠佳、体制机制壁垒、文化认同差异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依然存在发展协同不足、服务区域能力不够、合作要素流通不畅、合作理解和认同度欠佳等问题。对标“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的建设目标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现状,应以区域均衡发展为基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以文化培育为推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广度、融合度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合作 突破 融合
黄炜杰:论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的优化——基于界权成本的有效配置
[摘 要] 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是典型的裁量性界权规则。但我国《著作权法》忽视了合理使用规则的裁量性,立法界权不够充分,司法界权无依据,立法与司法都没有承担相应的界权成本,导致合理使用既缺乏灵活性也缺乏确定性。优化合理使用规则的核心在于有效配置界权成本,建议以交易成本是否由外部性引起及外部性的成因为依据,将合理使用分为三类,为每类合理使用分别设置界权要件,提高立法界权的确定性;为每类合理使用都引入兜底条款,发挥司法界权的灵活性。
[关键词] 合理使用 界权成本 裁量性界权规则 交易成本 外部性
经济学 管理学
陈强远 李慧榕 宋鹭:发展新质生产力: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成长
[摘 要]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创新型企业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创新型企业如何顺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是其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挑战。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企业存活或退出的新视角,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概率,在长期内还提升了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估值,增加了其成为“独角兽”的概率;(2)风险投资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扩大了企业规模;(3)风险投资对高风险行业、早期融资轮次中的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扶持效果更为明显。因此,风险投资是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应进一步从“募、投、管、退”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完善风险投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企业成长 风险投资 企业退出 耐心资本
傅元海 孔静: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逻辑
[摘 要] 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国际自主品牌缺失导致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动力不足。在叠加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产业革命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致使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国际化、国际自主品牌创建与数字化转型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新动力。进一步地,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促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鉴于此,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内技术标准国际化,培育制造业国际自主品牌,促进数字技术自立自强,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高端嵌入GVC
周庭芳 王耀中 熊智桥: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中小企业经营绩效——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排斥在外的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强调的是小额、便捷、低成本,其贷款额度一般较小,较大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与数字普惠金融并不相关,也即数字普惠金融并不能如已有文献所证明的那样直接通过融资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绩效。基于此,本文建立“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新理论框架,延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重新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但不是通过直接的融资机制,而是通过增加居民消费的机制,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中小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中小企业 经营绩效
潘珣 李振 王红丽:AI面试、应聘者感知尊重与企业评价——基于信号理论的实证研究
[摘 要] AI面试被视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展现科技新面孔的有力工具。然而,在现实中,AI面试很可能并未达到企业预期的积极效果。为了探究AI技术在面试情境中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面试方式:AI vs. 真人)×2(面试反馈:有vs.无)的组间情景实验,招募341位被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AI面试被应聘者解读为企业不重视应聘者的消极信号。相较于真人面试,AI面试负向影响应聘者的感知尊重,从而降低应聘者对企业的评价。此外,企业提供面试反馈,向应聘者释放尊重信号,可缓解AI面试对应聘者感知尊重以及企业评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AI面试 信号理论 感知尊重 反馈 企业评价
历史学
王日根 董书凯:青岛沿海地区建筑沙石采用、利益纷争与调处(1929—1937)
[摘 要] 受建材技术更新、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近代青岛沿海产沙地区建筑沙石采用热潮渐兴,现代化的城市空间景观亦为之一变。鉴于采沙活动失序给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造成的阻碍,1929—1937年间,青岛当局通过一系列举措对民间过热的采沙活动加以管束,力图构建起规制严明的采沙秩序。然而官方统一且刚性的采沙制度安排忽视了海岸沙体对于沿海百姓家园安全的“专有”意义及其利益关切,导致民众围绕“采与护”及收益分配问题爆发冲突。从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稳定角度计,当局积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化解了不少争端,既有的制度刚性也在不断被调适而更接地气。青岛地区围绕采用沙石纠纷及其解决历程,承载着沿海百姓资源取用与利益纠葛的特殊记忆,反映出沿海地域资源采用秩序与利益分配格局生成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近代青岛 沙石开采 资源纷争 纠纷调处
罗亮:位兼将相:唐代使相权力考述
[摘 要] 唐中后期出现了同时身兼节度使与宰相头衔的群体,被称之为使相。关于使相的性质,传统看法往往将其视作虚衔,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政治意义与实际权力。实际上,使相不仅在入朝时可以参与到敕牒等行政公文的运作之中,在地方上也可以干预国之大事及邻道事务,其权力远超一般节度使,出镇为使、入朝为相才是使相的权力本质。使相的出现不仅使朝廷多了一种拉拢安抚强藩的手段,也将部分节帅重臣纳入到国是大政的决策之中,在唐代官制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唐代 使相 政治权力 敕牒
程利伟:论史学在中世纪盛期拉丁西方知识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摘 要] 西方学术界在论及史学在中世纪西欧知识分类体系中的地位时,往往会强调中世纪初期所形成的一种观点,即“史学从属于语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人们对中世纪西欧史学之地位的认识。事实上,随着中世纪盛期古典文化的复兴以及外来文化的传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解构,从而使有关史学之地位的见解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史学由此不再仅仅被视为从属于语法,更多时候还被看作是一个附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门类,或者单独被作为附属艺学的一个门类。这不仅反映了古典文化复兴所带来的“史学从属于修辞学”这一传统观点的复活,而且也反映了该时期西欧学者对阿拉伯人知识分类体系之观点的吸收与利用。
[关键词] 史学 语法学 修辞学 诗学 知识分类
文学 语言学
蒋述卓: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的精神向度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在精神向度上有四个特质:一是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二是创新的精神指向和向经典学习、创造文学精品的经典意识;三是在创作题材、内容乃至思想倾向上的民本倾向和读者视野;四是追求尽善尽美和艺道合一。借由这四个特质能够深度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在古今演变、古今打通的文化基础上,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动力,为造就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文学及其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 精神向度 继承 创新
斯维:何谓“哀”的戏剧——悲剧概念东渐之初的跨文化理解
[摘 要] 尽管从学理上讲悲剧概念排斥释义尤其是跨文化理解,然而在其东渐之初,芝兰堂学者创造性地把它理解为“哀”的戏剧,激活了东西方文化关键词“哀”与“悲剧”的美学联系。他们当初使用的“哀”,不限于表达不幸、悲惨以及由此引起的怜悯之情,而更蕴含欢喜、高兴乃至勇壮的积极价值,由此实现对悲剧概念兼具积极和消极意味的跨文化理解。这种理解契合悲剧概念的核心问题,即不幸的苦难如何最终达到幸福的快感,而悲剧的根本目的正是如此。虽然悲剧概念在幕末语境下转向片面强调消极意味,但是其中企图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立场却一脉相承。因此,立足悲剧概念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时,需要保持理论的警觉,对悲剧概念进行批判性和历史性考察。
[关键词] 悲剧 哀 概念史 理论旅行 跨语际实践
戴一菲: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诗意嬗变及其审美文化意义
[摘 要] 后世文学文本对柳宗元《江雪》诗意再建构,从追问钓雪人身份、纳入雪景书写、对渔翁身份的复归以及改变情感倾向等多维度展开。此源于文本内较强的叙事特征,特别是对人物、场景等核心要素的关注。同时,文本外部士大夫、民间与官方等不同文化圈层话语与文本内叙事要素,如深层叙事结构、情节奇崛等特点形成合力,使得后世阐释呈现由文人审美雅趣向民间俗文化尚奇取向转变,并为庙堂正统意识接受的雅俗并行、强弱势文化互渗的格局。
[关键词] 《江雪》 诗意嬗变 审美 文化
段吉方 刘宇婷:升华与反升华:齐泽克的艺术本体论探微
[摘 要] 受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齐泽克从升华与反升华的角度展开艺术本体问题研究,他将精神分析与文学艺术作品、文化现象进行互释,认为艺术是占据了神圣之“物”的空无位置的物品,艺术的本质外在于艺术自身。尤其在现代艺术中,艺术不再遵循过去的升华模式,而体现出一种“反升华”的倾向。在艺术本体问题上,齐泽克拓展了拉康理论的思想深度,同时将拉康理论与黑格尔思想、批判理论等相结合,不断打开精神分析与当代艺术问题的阐释与对话潜能,并揭示了现代主义艺术在打破“后意识形态幻象”方面的革命潜能及实践力量。
[关键词] 齐泽克 艺术本体论 升华 反升华
本文来源:学术研究,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2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