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唠叨就能让孩子“听话”:规矩应该这么立!

教育   2025-01-02 17:00   北京  


在爱和规则里长大的孩子,可以长得多高我们也许并不清楚,但是起码可以确定,他会长的笔直。




作者丨Ms.懂
来源丨育儿女神蜜丝懂(ID:baogaomama2016)


经常有小仙女在后台留言,大吐苦水:

跟孩子定规矩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结果到最后,发现规矩根本立不起来。

比如:

和孩子说好一个月只买 3 次玩具,但是孩子每次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耍赖,央求着再买一个。

如果不同意,孩子就躺在地上撒泼,最后只能给他买一个,平息这场闹剧。

规矩到最后变成了摆设。 

其实,给孩子定规矩,不只咱们头疼,之前孙俪在微博中也分享过给孩子定规矩的困难。

她说,
昨天在餐厅吃饭,两个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没人理我。我心想,随便他们去,脏手吃了拉肚子生病,有了后果得了教训,这样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了!没出10秒,我又想,不对呀,现在流感那么厉害,万一中招了,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呀,然后,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们去洗手了。 

来源:微博

一个简单的洗手,需要催无数遍,更何况其余更多更复杂的规矩。

可为何给孩子定规矩这么难呢?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孩子定规矩,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是孩子就是不听,于是很多父母催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但其实,孩子抵触规矩,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了解了真正的原因,孩子才能不抵触我们定规矩。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应该几岁立规矩?如何立规矩孩子才会听?

几岁给孩子立规矩?

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几岁给孩子立规矩”。

实际上,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给孩子“立规矩”。

但所谓的规矩不是用言语去告诉孩子,而是在生活中,用行为去引导孩子形成规矩。

比如在地铁上:

有的家长,对还抱在怀里的一两岁孩子就会轻声叮嘱:“在地铁里要安静,声音小点哦。”

而有些家长,自己坐在座位上,任由孩子们在地铁里嬉闹、拉着扶手转圈,他自岿然不动。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可见一斑。

6岁以前,家长想要孩子遵守的规矩大多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家长要从生活中去掌握规矩,而不是“为了立规矩而立规矩”。

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社会交往层面、安全意识层面等维度来给孩子立规矩,贯穿到生活中去执行。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能摸插线板等。


为什么你立的规矩,孩子不听?

1、孩子一哭就妥协

《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做法就是典型。

一次,感冒还没好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一开始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在地上,哭闹耍赖。

无奈的马雅舒,只能去给孩子买冰淇淋。

这样的戏码,经常在他们家上演。

孩子瞧准了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就会退让。

她知道规矩是什么。但每次孩子一哭她就妥协,她没把规矩守住。

这种没有原则的爱,只会让孩子永远不把大人立的规矩当回事。

2、依靠自己的情绪立规矩

这种情况的大人,知道什么是规矩,也勇于立规矩,但立的规矩却完全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前面立好了规矩,一生气,就改规矩,或是立新规矩。

这样的规矩,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规矩呢?

3、经常“表演式规矩”

比如,出门在外,遇到家长熟悉的人,一定要求孩子主动和对方对招呼、问好等,哪怕孩子不认识这个人。

能和别人问好确实是有礼貌的表现,但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只是强迫孩子这么做,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不好的。


4、大人做了不好的示范

有些家长一边给孩子立规矩,自己却在破坏规矩。

要求孩子早睡,自己却熬夜;
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当着孩子面抱着手机不放;
带着孩子插队、闯红灯……

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孩子也会开始轻视规矩,认为不遵守也没什么,家长的话也会在孩子心里失去分量。

规矩这样立,孩子才会听?

1、规矩要简单、具体、直接。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最好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大人与孩子一起商量,双方都认同的情况下,再把规则定下来。

2、规矩需要有弹性。

比如一样东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后,危险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调整这些规矩,不必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过得要等到……时候……”这样的句型。这样,其实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规则的弹性还表现在,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的制定,允许有理由的通融。


3、规矩的执行要一致。

给孩子立规矩,并想将规矩执行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保持一致性。

比如,孩子吃饭时是否可以边看电视边吃饭,全家人的观点必须要一致,才能方便孩子去遵守。

如果妈妈觉得不可以看,爸爸觉得无所谓,那对孩子来说,一是不利于他生活中去遵守;二是会降低孩子对“契约精神”的理解。

大人们要私下协商沟通好,明确好家里的规矩,站在统一战线,才能给孩子正确的教育。

4、惩罚要及时

孩子违反了规矩,却没有受到批评或惩罚,他们便会觉得:这么做并不会有什么后果,规矩只是吓唬人的,不用在意!

如果家长之后再提起,孩子要么忘了,要么不当一回事,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是不良行为刚冒头的时候。

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并对好的表现予以夸奖,孩子才能牢记规矩、更有意识地去遵守。


5、孩子不配合,你需做到“人美话不多”!

其实孩子的每一次哭闹、撒娇,也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如果家长在同样的问题上,每一次都很坚定,根据规矩来,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家长的底线是稳定的,以后不会再触碰。

而如果家长经常妥协,孩子就会发现家长的底线是可以动摇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后面再想让他遵守规矩就更有难度了。

因此,给孩子立规矩,家长首先要内心坚定,自己先认识到所立规矩的必要性。犹犹豫豫的心态,立规矩通常会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说“不”是一件很难、很麻烦的事情,家长要忍受孩子的哭声、尖叫、难以控制的情绪,这对家长本身也是一种考验。

其实,你只需做到“人美话不多”,这样既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又把规矩教给了孩子,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自觉遵守规矩做事,不再讨价还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多向孩子表达爱,不要一味的强调规矩。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话谈说规矩的: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终究有一天要目送他远去。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能为他做,并且让他受益终身的事情,那就是——

给孩子我们全部的爱,并教会他做人做事的规矩。

在爱和规则里长大的孩子,可以长得多高我还不知道,但是起码我知道,他会长的笔直。

来源:育儿女神蜜丝懂(ID:baogaomama2016)。蜜丝懂与百万宝妈分享育儿、亲子和购物经。60秒育儿小视频,给你最科学、专业、有趣、易懂的育儿知识!原标题:《整天唠叨“不可以”并不能让孩子“听话”,规矩应该这么立!》
- END -
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传播真正使人受益一生的教育,让世界充满爱与尊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