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受惊吓了 怎么办 ?

文摘   2024-12-02 09:08   江苏  


很多宝妈经常遇到宝宝受到惊吓的情况,这是常见的现象。由于先天性的原因,宝宝的胆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刺激,例如猛然的关门声,手机的铃声等等,都可能吓到宝宝。


一、什么是小儿惊吓?


惊吓是孩子幼儿时期常遇问题,夜晚出行,动物惊扰,巨响突发等等都是其症的触发因素。因其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同与之产生的症状对小儿自身及家长造成的极大困扰。
小儿初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知觉未开,见闻易动,故在生理上表现为心神怯弱,易喜、易怒、易惊、变态不常。外邪一旦侵袭,易于迅速入里,化毒化火,犯心而生惊。表现为哭闹、夜惊、烦躁不安、嗜睡、呕吐、发热不退、入睡后,手脚抽搐、眼睑闭合不严,整日精神萎靡。


二、日常孩子受惊吓常见于哪些原因?

小孩的五脏发育不成熟,气血比较弱,神不够壮,胆子不够大,西医的观点就是神经系统发育的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尤其是比较害怕的东西的刺激。为了防止宝宝受惊,在生活中家长要尽力避免这些因素,如果孩子受惊反复发作或者次数较多,容易在夜间出现惊醒,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建议及时就医。



1、突然的声响或异动
孩子血气懦弱,心神稚嫩,对外界的异常响动是非常敏感而又脆弱的。孩子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听到突然且声响又较大的声音,如关门声、鞭炮声、电闪雷鸣等等,或者是尚未见过的东西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时,是很容易受到惊吓的。
2、睡眠环境不稳定
孩子在睡觉时,需要稳定舒适的睡眠环境。当其睡觉的环境处于非稳定状态时,如被大人抱着边走边睡,或睡在嘈杂的公众场所等等,孩子睡眠状态较差,很容易被惊醒。
3、家长的呵斥
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采取呵斥的方式去恐吓、勒令孩子停止哭闹。导致孩子情志受伤,尤其是体虚的孩子,他们的情绪会更加敏感,不仅会吓到他们,更可能对其形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


4、受到强迫
孩子受到强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时,也会使其受到惊吓。如不愿意洗头的孩子被强行洗头,导致其对洗头这件事情造成恐惧;被初次见面的亲戚或者老人强行搂抱亲脸,有时会把孩子当场吓哭。
5、微量元素缺乏
当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锌等,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会使孩子容易出现哭闹不安、易受惊等情况。
总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人,很容易受到惊吓,大人们觉得完全不知道惊吓点在哪里的小事,都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恐慌。


三、惊吓对孩子的影响和损害


中医认为,人有精、气、神三宝,是生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而三者中的“神”又是最核心的,它可以调节脏腑生理机能,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而“神”内舍于心,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孩子的心神稚嫩,受惊吓极易致其心神受伤,各脏腑失主,功能必会受到损害。


因此中医所说的“十儿九惊”,也就是孩子的病症,绝大多数是受到惊吓后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孩子受惊伤及心神,常表现为夜啼、睡不安稳,失眠多梦一惊一乍,睡时眼睑会半睁半闭,眼球晃动频繁等;伤及脾胃,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不吮乳,呕吐,腹泻,拉出绿色便便等;伤及肝木,常表现为面色青灰,“山根青,儿受惊”,尤其山根青多见,指纹青紫。肝为“风木之脏”,风木多震动,大惊还可能导致惊厥,孩子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痉挛等;惊恐伤肾,常表现为大小便失禁、遗尿等;有的宝宝受到惊吓还会出现发烧的情况。



受惊吓后,大多数小儿表现:




1、鼻梁鼻翼部位或嘴唇周发青、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
2、有的夜睡不安、失眠多梦或阵阵呓语;
3、有的尖声哭闹、骤犯骤止。
4、婴儿受惊吓后,大多表现为不吮乳、嗜睡或哭闹不安。年龄较大的儿童甚至可出现幻视、幻听症状,这将使一些迷信者疑神疑鬼,惊骇万分。
5、在孩子睡着以后,摸孩子的小天心、内劳宫穴、中指指根,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摸到有脉搏跳动,就说明孩子有惊吓了;
6、如观察到孩子睫毛凌乱,阴囊松弛干瘪,无缘无故的哭闹,或忽然发现的山根发青。都可以用来辅佐判断孩子生病时的神是不是稳定;



四、孩子受惊吓之后,临床常见的几种病症:


1、惊啼(夜啼)
就是刚才讲的晚上哭闹,就是睡着时突然哭了,不好哄。你看他特别惊恐的样子,歇斯底里的哭的时候,你孩子可能受到惊吓了。
2、发热(惊热)
这种惊热,也是比较常见的受惊吓之后的一个表现。它一般是没有常见的感冒症状,比如说流鼻涕啊,打喷嚏啊,咳嗽啊这种常见的感冒症状,然后突然就发烧了,而且高得特别邪乎,你比如说一烧,立马就是39℃、40℃。平常退烧药一吃也就退了,现在吃退烧药也不管事。或者吃退烧药刚退,马上就又烧上去了,而且可能这个热,有些它会自己退,忽高忽低的,反复发作。这也是临床上一个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棘手的。一般都见于体质比较差的孩子。因为惊热,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我就详细讲一下。
比如说,孩子发烧,你如果怀疑他是惊吓,你要想想他有没有受惊吓的病史像是在学校里,在幼儿园里,被同学欺负了,或者说是被老师训斥拉,或者说是看动画片,尤其是比较暴力的,情节比较紧张的,比较惊险的动画片了;或者说是不是搬家了,由于搬到新家,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另外还有一些老房子,长时间没人住的房子,或者是某些地方,经过某些阴森森的地方,突然一股阴风,孩子也可能容易受到惊吓,他可能是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信息吧。
有个词叫“毛骨悚然”,某些毛骨悚然的环境,大人都毛骨悚然,可能也会让孩子吓住。《黄帝内经》上讲“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就是说,在那种阴森森的环境,孩子容易受凉,受那种阴风,这时他神气外浮,会有惊吓的表现。另外,我们在临床上还发现,在清明节前后,很多孩子容易受到惊吓,可能是得到了一些不良的信息吧。




3、咳嗽
有些孩子,咳嗽半个月不好,有些甚至一个月两个月,不容易好。有些有痰,有些就是清嗓子,这一般见于那孩子经常看动画片,或者长时间玩平板玩电子游戏,比较紧张,或者是比较害怕,他的嗓子,喉部肌肉不由自主的抽动。


4、惊风
惊风就是说,孩子受到惊吓了,又有高烧,里边又有痰。热,痰,惊,加到一块,孩子发这个急惊风,就是抽了,这个常见于高热惊厥 。因为有的孩子他一发烧就容易惊厥,他可能受过惊吓。这个时候他体内又比较壮实,里头有痰有热。热,痰,惊加到一块,就比较容易发生这个高热惊厥。还有慢惊风,这是先天的体质比较弱,脾肾两虚的,这常见于脑瘫的孩子,这就不做详细的讲解了。



五、宝宝受到惊吓怎么办?

宝宝被吓到后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慌乱,因为家长紧张的情绪往往会加重宝宝受惊吓后的反应。尽量让宝宝处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家长多用言语和动作安抚宝宝,或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宝宝对于惊吓的记忆就会逐渐消失。



宝宝受到惊吓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比如“宝宝不要怕,妈妈/爸爸在这里保护你,没事的”
2、与宝宝进行肌肤接触,如轻轻抚摸宝宝的小脸,用手轻抚宝宝的头发,或者轻拍宝宝的背部,也可以抱起宝宝边说话边抚摸。父母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够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让宝宝平静下来。



3、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换一个不常用的姿势抱宝宝,让宝宝感到很新奇,或者给宝宝看TA从没有见过的东西,可以是宝宝平时没接触过的物品,也可以是有趣的儿童节目,这样宝宝就会很快忘了刚才受惊的事情。
4、可以给宝宝做个婴儿按摩操,通过按摩舒缓宝宝紧张的心情,按摩的过程中可以给宝宝播放轻柔的音乐。


六、如何避免宝宝受到惊吓?


想要避免宝宝受到惊吓,简单点来讲就是: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以及体贴的照护。如:
1、从小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多让他们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演变,要常带小儿去公园和动物园,让小儿亲身体验大自然,并让其观赏和饲养小动物,从而培养他们观察认识自然界的兴趣.
2、不要恐吓小儿.一些家长常用“老猫”,“老虎”等恐吓小儿.这种经常性的语言刺激,对小儿可形成不良“暗示”,常使小儿畏首畏尾,胆小怕事,这对小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其有害的.
3、婴儿受惊吓后往往啼哭不止,这时要轻轻抚抱,或抚抱后轻轻走动,常可使之安静或渐渐入眠.



4、白天尽可能多安抚、多抱抱宝宝。父母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 
5、给宝宝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宝宝如果早睡,尽量不要在房间里看电视,不要太大声说话;
6、新生婴儿有肌肤之渴,喜欢被人抚摩,大人可以隔着衣服给宝宝做婴儿按摩操,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立刻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同时进行肌肤的触摸,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宝宝得到安全感,最大程度地起到安抚作用。

参考文章:能让宝宝立刻不哭的5S安抚法!带娃必须会的技巧!
7、带宝宝外出,时间不宜过长,而且一定要避免去拥挤、嘈杂的公共场所。如果宝宝表现出哭闹、困倦等现象时,最好能马上回家;  



8、给予宝宝合理的膳食,良好的营养不仅给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也意味着给予宝宝智力、社交、心理上的良好发展。 
9、此外,若没有按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也会出现睡眠不安、易醒、睡不踏实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只要及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就能得到改善。



家长们在保护孩子心神不受惊扰的同时,更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正向的环境,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爱好,多接触大自然及各种小动物等,对预防情志失调,保证脏腑安泰,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你认同的话,记得点个“在看”哦

关注公众号

学习母婴育儿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推荐阅读

6岁男童肾衰竭,只因早上吃这个!

宝宝身上最怕冷的几个地方

6-24个月宝宝辅食添加全攻略

孩子出生时的体重,决定了智商高低?...

小婴儿胃被撑破,这些食物千万别给孩子吃!

上午生孩子和下午生孩子 有区别?不是迷信

母婴健康育儿指导
育儿早教/母婴/孕产知识分享,欢迎新手爸妈关注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