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算力即国力”,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前瞻性布局建设国家算力大通道,既是有效应对国家地缘政治挑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综合考量网络时延、气候条件、能源布局、人口和产业需求等条件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实现区域协同联动、产业融合创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纵深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2022年初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尤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半年多来,我国算力资源总体布局持续优化,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网络传输效能有效提升
网络时延逐步降低,“东数西算”网络传输效能不断提升,一些地区初步实现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基本满足20毫秒时延要求。新兴网络技术加速普及,以低时延、低抖动、高带宽、高可靠为特征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基本建成,成功开通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广域确定性网络,视联网系统实现1000km单位距离时延仅5.6ms、抖动<2us的无感传输应用。重点线路算力使用成本大幅下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签署《公共传输通道倡议书》,在部分枢纽节点间开通“公共传输通道”,相较按月租赁专线费用降低20%~50%。
(二)算力设施布局更加合理
算力供给质量实现新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中卫、庆阳等西部集群的上架率超过80%。智能算力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9%,贵安数据中心集群智算卡达到7.6万张,宁夏中卫建成“万卡级”智算基地,甘肃庆阳、内蒙古和林格尔等地加快推动智算布局优化升级。算力调度取得新成效,通信运营商以及南京信息高铁、思特奇、算力互联等企业积极探索算力调度新模式,贵州枢纽节点调度平台纳管的总算力规模达到32.59EFLOPS,接入33个算力服务商、401个算力需求方,累计交易额达27.31亿元。
(三)算电协同实践初见成效
枢纽节点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控制在1.10以下,张家口、长三角、天府、和林格尔等国家枢纽节点的数据中心集群绿电使用率不断提升,张家口和天府集群绿电使用率超70%。“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柔性调节、垃圾焚烧供能等新模式不断涌现,青海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宁夏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利用率98%,上海等东部地区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垃圾焚烧发电等绿电资源直供数据中心新模式。
(四)数据流通利用持续推进
政产学研各方围绕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数据要素场、数据空间、数联网、数链网等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应用不断涌现,形成多项创新成果。行业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围绕数据资产管理、行业数据共享、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印发实施专项政策文件,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国家数据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数据标准化体制机制,组建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算力、数据领域标准化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标准化力量。
(五)算力产业生态加速成形
算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引擎,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算力对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的赋能效应逐步增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大动能,算力产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效应显著提升。据统计,算力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至4元经济产出,“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的产业拉动效应高达8倍。
二、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促进算力、能源、区域高效协同的主要考虑
在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东西部间网络时延和长距离网络传输费用仍然偏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和产业带动效应相对较低,非枢纽节点融入机制不成熟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迫切需要从区域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我国算力资源总体布局。
(一)以系统观念指导总体布局
树立系统观念,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布局、网络布局、人口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在“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我国算力资源总体布局,促进算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有机融合,加速促进算力基础设施化。
(二)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趋势
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智算发展需求,促进东部人才、产业优势与西部算力、能源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强化东中西部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效对接,筑牢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厚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沃土。
(三)发挥枢纽节点“算力高地”作用
进一步推动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不断做强做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充分发挥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强化算力“蓄水池”作用,提升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算力高质量供给能力,以八大枢纽节点为战略支点,广泛联动枢纽节点外地区,构建联通东中西部的高效算力传输大通道。
(四)完善非枢纽节点地区融入机制
积极推动非枢纽节点地区融入全国算力“一张网”建设,鼓励与枢纽节点城市建立“结对子”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西部青海、新疆等地区清洁能源优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区承接东西部算力调度的空间地理优势,促进全国各个省份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形成全国算力发展“一盘棋”。
(五)构建三条算力大通道
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区位等优势,构建北、中、南三条算力大通道。北线以京津冀为起点,联通河北、内蒙古、山西、宁夏,中线以长三角为起点,联通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沿河西走廊贯通至新疆,南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起点,覆盖广西、贵州、成渝、西藏。主干线以联通八大枢纽节点为基础,就近联动省会城市以及相关重点城市。面向主干线外所有省会城市、算力需求较为旺盛城市、地理枢纽城市、西部清洁能源丰富地区,建设国家算力大通道支线。依托主干线、支线建设,以及各级算力调度枢纽的服务作用,通过“以线带面”辐射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两岸、北部湾等国家算力大通道周边地区城市群,3毫秒时延圈辐射全国100%的大型城市、98%以上的中小型城市和全国99%人口。
三、谋划打造国家算力大通道,培育壮大万亿级算力产业生态
面向“十五五”乃至2035年发展战略目标,坚持适度超前部署算力基础设施的原则,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基础上,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研究,谋划打造兼顾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发展战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提质增效的“国家算力大通道”,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万亿级算力产业生态。
(一)开展前瞻研究
一是应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积极研究推动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范围拓展工作,加快促进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我国算力资源总体布局。二是研究国家算力大通道北、中、南三条的最优路径、实施举措,加强科学研究论证,明确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算电协同大通道、产业迁移大通道、算网安全大通道、国际合作大通道。三是加强算力经济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算力经济与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的有机融合,推动算力计量、算力调度、算力结算、算电协同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及应用推广。
(二)推动试点示范
一是坚持工程项目牵引,围绕网络直连、算力监测调度、算电协同、数算协同、算网安全等重点领域,面向枢纽节点及节点外重点地区,通过策划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促进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落地,打造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样板。二是加强算力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研发,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原型技术实验场,加快组建国家级算力网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技术创新赋能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三是开展政策创新试点,加大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各方优质资源参与共建。
(三)培育产业生态
一是积极引导大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鼓励建设算力经济产业园,培育壮大算力产业生态体系。二是研究优化全国算力资源的统一管理运营机制,创新算力高质量供给模式、绿电直供模式、跨区域算力调度模式、算力产业发展模式等,探索组建国家算网总公司,加快推进全国算力基础设施化建设。三是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算力大通道建设与对外经贸合作紧密结合,面向中亚、西亚、中东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提供算力供给服务、发展跨境算力贸易合作,促进全球算力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打造全球数字命运共同体。
欢迎大家添加CIO时代“小希”,
加入“智算交流群”,
后续将有更多精彩算力内容活动及礼品邀您互动!
小 希:1570106089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