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大余县南安镇人大:三级人大代表“把脉问诊”出良方 古道乱石埠“蝶变”焕新颜

文摘   2024-12-13 19:02   江西  


“经过统一规划改造,梅关古道边梅山村‘乱石埠’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梅花埠’。”说起村里的变化,县人大代表、梅山村党支部书记罗利聪深有感触。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作为“岭北首村”,具有独具一格的“红、古、绿”三色资源优势,2021年以来,大余县南安镇人大持续发挥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将代表履职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代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把脉问诊开“良方”,以绣花功夫助推梅花埠乡村振兴建设。 



在乡村善治中推动环境变美


青砖灰瓦、石板小路、仿古民居……走进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梅花埠仿古街,一条充满古韵和活力的街道映入眼帘。而在几年前,这里道路破、房屋杂、空中线缆乱,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描绘。

2021年以来,在梅花埠项目建设过程中,南安镇人大深入推进人大代表接待走访选民制度,围绕村庄风貌改造提升、闲置腾退宅基地发展休闲乡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依托视察调研、项目建设“头脑风暴”“围炉夜话”等活动,广泛征求梅山村村民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精心归纳梳理,充分发挥了代表“为民发声”作用,为推进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建言献策。

在这一过程中,共拆除“低矮破旧”屋舍160余处,退出院套68户,特别是驿道两侧村民,基本全部拆除原有院墙,打开门面做生意,总结出“我与景区共成长——梅花埠共建共治共享积分治理”工作方法,建立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让村民们积极投身到乡村治理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重难点问题,扎实推动当地二十多年来想做而未成的景区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村”与“民”“干”与“群”共建、共治、共享的景区村治理新格局。从“老旧破小”到“软硬兼备”,这是梅花埠深化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昔日“乱石埠”完美蝶变成为美丽的“梅花埠”。

在文旅发展中擦亮红色品牌


1936年冬,只身到梅山检查工作的陈毅被围困在斋坑崖洞中长达20余日,无法突出重围,便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梅山是一个红色名村,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村强民富的同时,也要注重用活文化资源,讲好梅山红色故事,擦亮优质红色品牌。”市人大代表廖俊生说。

梅山一带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怎么用好“红色”资源,成为村里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为此,南安镇人大主席团号召全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争当文旅兴村的“推动者”,带头讲好红色故事,维护红色文旅环境,助力打造梅山红色名片。各级人大代表联合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立足“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将梅岭三章主题园、斋坑陈毅隐蔽处、梅山红军游击小道、岗头薪火广场、梅山村史馆、岔下红色广场等一系列红色旅游场所与乱石埠景区有效串联起来,让游客既能瞻仰革命遗迹,又能感受游击战争的峥嵘岁月,又能体验各种业态,让红色乡村旅游集聚效应、红色名村示范效应得到进一步彰显。梅山村选区人大代表、村干部吴艳和钟丽表示,“我们将讲好梅山红色故事、传播梅山声音、展现梅山形象,把每一个红色旅游场所打造成可以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在乡村振兴中富裕村民腰包


作为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梅山村如何利用好当地优势,发展好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县人大代表每天思考的问题。

2021年,当得知村里外出的部分成功人士有返乡创业的打算,县人大代表陈永财和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主动联系,结合到周边发展先行村学习考察经历,积极为他们量身打造创业思路,通过乡贤带动村民们形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凝聚各方合力,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积极盘活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宿。“自开业以来一直都很忙,特别是节假日,人都快坐不下了,住宿也是爆满。”2023年底刚开业的梅花驿站“掌柜”刘敏这样说道。成为“掌柜”前,刘敏机缘巧合听说家乡要再现梅关古驿道的繁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旺盛的人气带来了真金白银。有的村民改造自家农房,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有的在家门口销售梅山蜜饯、青梅酒等特色农产品,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叫卖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沉寂数百年的梅关古驿道又再次热闹了起来。今年1月至5月,梅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如今,一条串联红色、乡村、古迹的活化利用之路正在梅山村绵延。接下来,南安镇人大将继续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人大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当好群众利益代言人,主动为民建言、为民献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彰显人大代表担当作为,让代表的履职“好声音”变成乡村发展“最强音”。


来源:刘帆 康宝艺

编辑:曾劲 刘宏

核校:余福生

审签:张昌忠

赣州人大
构建赣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广大群众之间的移动互联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