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胸口会“刺痛”几秒?是猝死的前兆,还是心脏病?答案来了
学术
2025-02-08 14:05
山东
![]()
人到中年,不少人都感受过胸口突然刺痛了几秒,就会怀疑这是心脏扛不住了吗?是猝死的前兆吗?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每当在新闻中看见猝死案例,在心痛的同时,又怕哪一天发生在身上。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数据,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因此倒下。在大多数人看来,猝死是难以预测的,但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猝死,让人防不胜防,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下面的研究,发现藏在猝死里的规律。2020年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曾刊登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研究5516名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猝死的人群身上存在有4大规律。在有记录诱因的案例中,主要的因素为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加起来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人在情绪激动时,很可能会诱发心梗、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到大脑、肺部以及乳腺的功能,严重时还可能最终引起猝死。而劳累更多是“温水煮青蛙”,对身体的伤害会一点点累积,最终爆发。![]()
(图源:太帅图库)
有既往病史的猝死人群中,高血压占比达到了37.95%。
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30岁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常人增加了30%。随着血压的上升,猝死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诱发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比达到了57.76%,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冠心病猝死、肺源性猝死以及脑源性猝死。
心脏骤停4分钟后就会给脑细胞带来不可逆的损伤,10分钟以上,即便是抢救过来也会脑死亡,成为植物人。心源性猝死的人群,急救需要在4分钟内完成。中年是疾病形成的高危阶段,加上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容易出现熬夜、应酬和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导致“三高”的产生,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人到中年,不少人都感受过胸口突然刺痛了几秒,就会怀疑这是心脏扛不住了吗?是猝死的前兆吗?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惠慧表示,胸口偶尔出现刺痛且刺痛的部位不固定,几秒钟就恢复了,一般无需过多担心。这多半不是心绞痛、冠心病,因为心肌缺血所致的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不会几秒钟就恢复。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这4个猝死信号,把握住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才能防患于未然。1.心脏病发作前,患者的后背、头皮、手心等处会异常的大量出汗,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2.在没有剧烈运动、缺乏睡眠以及生病等前提下,身体突然胸闷、憋气,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则很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3.心脏病的患者经常会感觉肩颈、下巴以及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4.无缘由出现心跳加速,这类人群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猝死。临床上将猝死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能占8成以上。心源性猝死又称为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下面5件事最伤心脏,避开就能极大避免猝死的发生。很多人白天工作繁忙,晚上下班回家后就喜欢大吃大喝犒劳自己,但这个行为非常不健康。
![]()
(图源:太帅图库)
摄入过量的食物,尤其是在晚上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变重,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部进行消化,心脏会因此而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消耗的血液>供应的血液,诱发心肌缺血。排便用力会导致腹压上升,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心梗发生。
长期处于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的状态下,会让心脏负荷加重,很可能会引起心脏病发作,诱发猝死。
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下,会让体内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心率也容易因此而出现异常。
且洗澡时空气是不流通的,更容易出现胸闷、心慌、心脏不舒服等症状。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心肌缺血,本身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意外,所以运动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
猝死并不是无迹可寻,也不是难以预防的,只要及时发现前兆,少做伤害心脏的事,就能极大减少发生的概率。
心内之友
在这里找到你的同行,找到你喜欢的专业知识。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