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孩子花费上万元抽卡:对钱没概念的孩子,正在榨干父母的钱包

文化   情感   2024-10-29 20:20   安徽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imo

感恩是需要提醒,需要学习的。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未成年沉迷花钱抽卡。


其中,一个14岁的女孩,为了抽卡花费上万元。

我看到的时候非常震惊,什么卡这么贵,不就是几张纸片吗?

了解之后,我才发现,这种流行的卡片叫“小马卡”。

是美国一个动画片《小马宝莉》的衍生品,用盲抽的方式售卖。

卡牌会根据稀有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比较难抽到的卡,被玩家誉为“高位卡”。


高位卡抽到的概率非常低,导致它的市场售价非常高。甚至有的一张就可以卖到16w。


稀有卡是很多孩子攀比和炫耀的资本。

抽到重复的普通卡片可以在同学之间互换或者交易。

可以说,这种卡片是很多学生之间的“社交货币”,没有卡片,你和同学就没有话题,自然也就无从交流。

很多孩子抽稀有卡上瘾,一次抽不到就会继续抽第二次,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父母的钱包可就遭了殃。

有深圳的一名初中生在短短几天内便花费了近6万元。

家长面对巨额消费和退款难题,不知所措,求助无门。

有人说:是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有人说是赌博心态。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孩子之所以“一掷千金”,完全是因为对金钱没概念。

动辄上万的消费,对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父母辛苦劳动、加班加点才能获得。

可是在孩子眼里,这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一万也只是比一千多个零罢了。

他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看过一个新闻。


某小孩玩一款原神的游戏,十几天时间花掉了母亲一万三。

她的母亲发现之后,直接吓晕了过去。

起因是有一天王女士发现微信里没钱了,感觉很奇怪,在查支付流水的时候才发现多了笔游戏充值。

而孩子连续充值的原因也很简单:想要获得游戏里的某个人物。

因为抽不到,所以一直充,一直抽,直到把微信钱包里的钱花光。

王女士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千块钱,一年也存不下几个钱,孩子十几天就花干净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一万三是普通家庭半年的生活费,是他爹妈辛苦几个月的工资。

为了游戏的一时的快乐,就肆意挥霍,短时间里就掏空了父母的钱包。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

“中国孩子压根就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


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孩子不知道赚钱的辛苦,对金钱完全没概念。面对外在的诱惑,很容易大手大脚,用钱如水。


湖北襄阳有一个孩子,也是打游戏充值。


父亲常年患病,靠打零工辛辛苦苦攒了五万块。

结果有一天父亲去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他卡里只剩了八块。

查询之后,才发现,都被孩子充在游戏里买了装备。

甚至有些装备还被孩子送给了班里的同学。

有网友@芝士土豆泥就说:他的儿子觉得,钱是花不完的,都在支付宝里,想买什么,只要打开支付宝就行了。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花钱根本没有任何犹豫。

让孩子对钱有概念,知道赚钱的不易,才能真正杜绝挥霍,让孩子真正有所改变。

02

之前看到过一个报道:


有个孩子在家吹空调打游戏,点了两顿外卖花了36,点了奶茶24,共计60元。

如果再加上空调电费,差不多要80左右。

而他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父亲给人扛包,夏天顶着烈日一个小时赚16元。

也就是这个孩子一天花掉了父亲半天的工资。

男孩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对,想当然地享受着舒适的生活。

他一定还没有和生活交手,根本不知道成人世界赚钱的艰难。

某社交平台人均年薪百万,但真实的世界里人均月薪五千。

绝大部分人没有高学历,好技术,只能靠自己的辛苦劳动赚钱。

绝大部分人的父母赚的都是血汗钱。

江西大姐,一次搬上百斤的水,一件是两毛钱。


把一袋水泥搬到五楼,只赚五块钱。


在超市站够八个小时,站到腿软才能挣到一百块钱。

为了挣钱,人们吃苦受罪,流血流汗。

有人顶着39度的高温,去绑50度的钢筋。


有人冒着暴雨,去抢收蔬菜。


有人浑身晒伤起皮,依然继续工作。


有人说:工作之前觉得爹妈一个月给打一千,真的好少。工作之后才发现,赚钱真的好难,自己上班一个月根本拿不出余钱给父母。

爹妈给生活费的时候,三十块的奶茶说喝就喝。

自己工作之后才发现,三十块的奶茶根本舍不得。

花钱如流水,赚钱如吞针。

父母在外面辛苦劳动,孩子在家里坐享其成。

没有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孩子。

只有了解人间疾苦,知道赚钱不易的孩子,才能及时认清现实,感恩父母,在社会中迅速成长。

03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见哪一个人才不经历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只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孩子去做一遍。

让他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父母的辛苦,感受成人世界的不容易,他们才能真正懂得金钱背后的辛劳。

浙江丽水,有个小男孩给父亲要20块钱吃早餐。

父亲吐槽他,说吃个早饭太贵了。

小男孩不以为然,觉得才区区二十块钱,怎么了?

然后父亲带他去了工厂,让他自己打工赚钱。

一根竹子二十斤,搬一天,给五十块。

早七点到下午五点,才干了一天,孩子晚上回来就哭了。

连续做了十天,手腕都肿了,才赚了五百块。

他这才知道花钱要节省一点,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一滴滴汗水换来的。

现在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把生活中的苦全部屏蔽掉,让孩子专心享受生活。

殊不知,这样是在纵容孩子索取。

感恩是需要提醒,需要学习的。

当生活的辛苦变得具体,孩子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

还记得那个被北大录取的张宝嘉吗?


高考结束后,他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四处游玩,而是选择回家帮家里干农活。

记者来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下地浇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爹妈都是农村人,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城区的学校。

因为早早就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在学习上总是异常刻苦。

他从来没上过什么辅导班,有空就帮着母亲一起干活。

有人评价他: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早早知道世界的不易,与生活短兵相接,一个孩子才能变得踏实稳重,刻苦努力。

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体会过辛苦,洒过汗水,孩子才能在实践的锤炼中学会奋斗,敢于担当。

也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人又成才。
孟德斯鸠说:

“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老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在这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每个父母都在踮着脚养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习惯了索取,等到了社会上残酷的现实会压垮孩子。

尽早让孩子知道现实的残酷,赚钱的不易,是一种智慧。

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勤奋和努力,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为什么生儿子的妈妈老得快?

科学证实:男孩就是难养!
他们调皮捣蛋、坐不住
马虎粗心不爱学习
听不进大人的话,甚至还爱打架
……
如果你家也有顽皮男孩,洞见君向您诚意推荐
《内核稳定的妈妈,自觉自律的男孩》
它是最懂中国男孩妈妈的一本书
由洞见旗下男孩派创始人虎妈所著
结合男孩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
带你解读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手把手教你成为内核稳定的妈妈
养育自觉自律的男孩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阅读这本书,一起做个不累的男孩妈妈!


家有小男孩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男孩派(微信号:boy666dj)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