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爆发!固态电池又迎新进展

财富   2024-11-12 08:07   上海  

导读: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1月11日,市场全天低开高走,截至收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2.03%,创业板指涨3.05%,科创50指数大涨4.7%。整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

盘面上,半导体、Sora概念、固态电池、能源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银行、煤炭、食品加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38亿。

固态电池板块爆发

昨日,固态电池概念走势强劲,截至收盘,曼恩斯特、利元亨、天奈科技、福能东方等20cm涨停,容百科技涨超15%,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天赐材料、有研新材、多氟多等纷纷涨停。值得注意的是,有研新材已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消息面上,近期,固态电池产业利好消息不断,多家产业链企业相继披露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有报道称,宁德时代在今年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已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宁德时代目前主攻硫化物路线,在近期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

此外,近日,太蓝新能源、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实现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隔膜功能替代,离子电导率大于1.5mS/cm。按照规划,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实现原型验证体系开发;2026年小批量生产持续验证;2027年批量生产、示范应用。

“无隔膜技术可适用于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董事长兼CTO高翔介绍,减掉隔膜只是第一步,在“减材制造”的理念下,太蓝新能源提出“4-3-2-1”技术路线:在传统液态锂电池四大主材的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第三步,减掉负极,使半固态跨越到全固态的路径更为清晰。

此外,广汽集团于11月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业内人士指出,从近期各家公司公布的研发成果和量产时间表来看,固态电池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新能源行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凭借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固态电池被业内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宁德时代外,包括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在内的锂电头部企业均已表态在低空飞行的电池领域展开合作,抢占市场先机。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至2025年,全球各类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达到几十GWh至上百GWh、千亿元规模。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全固态电池早期有望率先应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高端电动车市场,到2030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电子电池中的渗透率分别达到2%和10%。

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兴行业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固态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将逐步成为市场的宠儿。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全力发展固态电池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半导体全线大涨

11月11日,半导体概念股继续逆势上涨,芯源科技、国芯科技、甬矽电子、晶方科技、通富微电、大港股份等涨停,华虹公司、江丰电子、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涨超10%。

港股方面,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小米集团、舜宇光学科技等涨幅居前。

此外,光刻机概念亦走强,腾景科技、飞凯材料20cm涨停。

消息面上,根据集微网,台积电已经向目前所有中国大陆AI芯片客户发送正式电子邮件,宣布自今日(11月11日)起,将暂停向中国大陆AI/GPU客户供应所有7纳米(nm)及更先进工艺的芯片。

行业方面,11月7日,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166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环比增长10.7%。其中,今年9月全球销售额为553亿美元,较8月的531亿美元增长4.1%。

根据WSTS的预测,上调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预计2025年将同比增长12.5%。机构认为,目前半导体行业已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AI为推动半导体行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此外,中芯国际作为于2024Q1首次超越联电和格芯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且在国内最有希望实现7nm制程突破的晶圆代工厂商,成为无可替代的选择。在经营状况方面,中芯国际的季报也实现亮眼成长,2024Q3公司实现收入156.09亿元,同比+32.5%,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56.4%;同时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4%,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在AI和GPU领域,制程技术的先进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和产品上市时间延长。在设备和代工双重受限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厂商急需加大高端设备的研发以支持本土先进制程产能的扩建,实现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

长远来看,国产替代是必经之路,随着全球半导体设备回升,国内下游产线扩产预计将继续向上,叠加设备国产化率快速攀升,国产设备均会有较好的订单表现。

风险提示

*文中观点仅作分享,不代表本微信平台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国海金探号APP,抢占财富先机!

国海证券订阅号
国海证券官微,每日为您发送证券市场最新资讯解读,大盘深度分析,主力资金动向,打新及个股重要公告等精选内容!每天看早报,财运早点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