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理念促核心素养发展
空港小学第十九届空港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赛
数学组活动速记
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校于2024年10月9日至2024年11月28日,成功开展了第十九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赛活动。
本次初赛分教龄5年以内组、教龄6-15年组、教龄16-25年组、教龄25年以上组共4个组进行初赛。
本次空港杯数学学科赛课体现了素养导向、质量导向、儿童视角、课程育人的特点,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较好地促进了新课标理念在课堂的落地落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呈现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五大变化,数学教师在各自的课堂上均有充分体现。
1.刘晓晓执教《角的度量》,教师采用操作学习法,让学生经历方法的提炼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及时抓生成资源,指导易错点,帮助学生建立量角“三重合”的方法,提高操作、表达、思维能力。
5.刘涛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能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设计有结构的学习活动,理解列、行,建立数对概念,发现同列、同行的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培养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
6.郑明爽执教《倍的认识》,注重从两个数量比较的另一种方法入手,建立标准量与比较量的模型,用“把()看成一份,()有几份,就是几个几,()是()的()倍”的语言模型,建立倍的模型,经历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引起倍的变化,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引起倍的变化两次对比,经历从表象到符号化、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用圈、画、说等活动经历求1倍数、几倍数、倍数的变式练习,拓展部分有层次有深度,感知数形结合,训练数学思维好。
7.魏秋红执教《认识几时几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建构几时1分,几时5分等例子中建构表达模型,理解1时=60分,建构表达几时几分的语言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模型、思维模型、认知模型,有层次有结构。
8.杨雪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较好地运用生活情境,建构乘法概念的模型,体会乘法的简洁性,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具体到一般,具象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经历规律发现过程、概念建构过程、方法应用过程、能力提升过程。
9.文亚林执教《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注重沟通横式口算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沟通原始竖式与简写竖式之间的关系,用乘法分配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呈现算法多样性、沟通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好。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算法,说算理,巩固学生的思维成果。
10.杨敏执教《平行与垂直》,教师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整体入手,通过画、分类、观察距离、归纳总结等活动建构平行、相交、垂直的概念,规范读写,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在正方体上去认识相交、平行、垂直,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活动有层次、有结构。注重多样的、有层次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应用概念。
11. 陈昉昉执教《植树问题》,由五个手指等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间隔”的含义,通过画图、观察、讨论、交流、应用等活动,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发现“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X间隔长=总长”等规律,建构表象,建构植树问题的模型,通过一一对应表象理解为什么要加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好。教师注重多样化、有层次的变式练习,培养应用能力。
12. 张娟执教《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能抓住重点进行讲解,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掌握好,注重让学生表达,沟通算法与算理。
13. 封晓玲执教《认识负数》,教师利用温度计、海拔两个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数学意义、表达方法、书写格式,认识0是分界点,理解数轴中正负数及数大小的排列规律,建构正负数、0之间的关系,做得直观而简洁有效。
14. 程佼执教《比的意义》,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建构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任务驱动学生经历算、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过程,主动学习,练习设计有梯度有结构。
END
图稿|文世全
编辑|石 灿
初审|文世全
终审|田祥忠、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