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博物馆宛如一座桥梁,一端连接历史,一端通向未来。近年来,石家庄市持续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使得收藏于馆中的文物“活”了起来,“火”了起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遍布全市的博物馆,既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展现了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即日起,本报推出“解码·博物馆”栏目,记者将探访全市博物馆建设发展情况,展现他们推动文物焕发活力的创新举措。
位于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灵寿,是一个承载着22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县。于2019年建成开放的灵寿县博物馆,在现代时尚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在这里踏上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故事……
步入灵寿县博物馆,柔和的灯光洒落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温馨与庄重。大厅中央,“千年古县钟灵毓秀”的浮雕,诠释着灵寿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脚下的地砖,镌刻着灵寿县历史中的建制沿革,这里自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建县以来,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名称沿袭至今从未改变。
灵寿县博物馆于2019年6月25日正式开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0平方米,分设中山古都、魏晋风华、风流人物、烽火岁月、物阜人丰等展厅。博物馆展藏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陶器、金银器、玉器、钱币、石刻、拓片、骨器、琉璃等种类。
灵寿县博物馆馆长雷亮介绍,灵寿县历史沿革有序,县域内历史遗存保存也比较完整,目前经考古工作者探明的县城历史遗迹的地质堆积层,年代从战国晚期横跨宋金时期。
博物馆的展厅区域,以现代设计语言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展厅内部,灯光与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淡雅的色调,与文物透露出的凝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每一件展品都更引人注目,如同在时光中低语。
历史中的灵寿,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博物馆中中山国主题也尤为瞩目。
在“中山古都”展厅中央,中山国古城遗址模拟沙盘,再现了战国时期古中山国都城的形制。展厅另一侧,帷帐笼罩下,为大家呈现了中山国宫廷生活的陈设。中间的四龙四凤青铜方案座,圆形底盘上四条神龙遒劲有力,龙尾连接的四只凤鸟宁静端庄。案座两侧摆放的十五连盏灯形态犹如一棵大树,树枝上托起15盏灯盘和嬉戏的群猴、小鸟。这一幕,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山国宫廷生活的场景。
领略过中山古都的辉煌,再到魏晋风华的飘逸。坐落于灵寿县寨头乡砂子洞村东南部的幽居寺,就是始建于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寺院,寺内的舍利塔,为全身砖结构,密檐七层,造型挺拔稳固、优雅质朴,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在博物馆魏晋风华展厅,陈列着原嵌于幽居寺塔底座上的十二尊小型石龛佛像,造像均用汉白玉石板雕凿而成,石板正面雕有小龛和龛楣,龛内雕佛造像顺意飘然,在灯光映衬下朴素祥和,其艺术表现力令人称绝。
魏晋风华展厅内,还陈列有北齐赵郡王高叡修寺颂记碑。由于该碑在抗战时期曾遭敌寇焚掠,受火脆裂为数块,因此碑的背面至今留有修复的痕迹。在碑的正面,刻有碑文21行,碑文字体既带有魏碑刀斫斧劈、质朴雄浑的法度,又流露出楷书端庄饱满的韵味,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在南北朝时期从汉隶向唐楷衍变过程中的风采。
2022年,灵寿县西木佛遗址出土一座大型晚商时期车马坑,这是迄今为止河北发现最早的车马坑。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展实验室考古研究,该车马坑被整体吊装搬运至灵寿县博物馆,并被永久保存。
目前,博物馆正在为这座商代车马坑及出土器物设计独立展室,未来将展示灵寿商周遗址发掘的成果,让大家在这里领略神秘的商文明。
此外,灵寿县博物馆现还保存有历代碑刻80余通,最近馆内正在布置一个新的展厅,使馆藏的精品碑刻、造像及其拓片文物,成为常设展品。让每一位访客都能在观展的过程中,感受这座千年古县的历史传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多年整理、收集、保护,灵寿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已有2000余件,目前展厅陈列的仅为其中的700余件,还有更多文物尚未与公众见面。今年8月,灵寿县博物馆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名单,迎来了又一个传承与发展的契机。未来,灵寿县博物馆还会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千年古县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温度。
记者:刘 真/文 张晓峰/图
编辑:张 曼
审核: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