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喜欢就请点赞,转发,关注和点在看
东林三女童案,虽然地处偏远,资源有限,但再有限,它的破案条件,比起青江爆炸案来说,那是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也难怪当初案发之后,上上下下信心十足,似乎破案就是一夕间,胜利在望。
却没承想好好的一个稳准狠的闪电战,生生打成了旷日持久消耗战。
承办民警陶队三兄弟,跋山涉水,拿出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精神,足足走了四倍长,十万里。
青江爆炸案破案条件这么差,也在不到两个月成功告破。
而东林案真是煮成一锅夹生饭,六年来破案的希望遥遥无期。
谁之过?
谁都可以笑话陶队三兄弟一根筋,不懂得转换,遇到骨头,就硬啃的拚命三郎精神。
实在有点固执到愚昧。
可是这两个人,却最没资格。
第一个就是秦川的助手刘林。
当秦川听到陶队的名字,他如何DNA检测技术界,被磨成了一个名人。
同车的刘林竟然轻描淡写地,还着打趣的口吻,笑着说:
说这个案子啊,当初我也参与过,啊老陶最后跟DNA干上了?
那语气,好像这件事跟他毫无关系。秒变成一个局外人。
六年时间啊,离当初刘林来指导视察。
他难道不曾疑惑甚至心疼,为啥六年过去了,当地警察为啥还在原地打转?
不知道以他为代表的专家们,对形成这种局面,出了大力的吗?
如今竟然置身事外,以带着看笑话的轻松,谈起陶队。
他有没有长心?
案发第三天,刘林就带着苏畅和雷主任来指导工作,提起了DNA的作用。
在一旁的陶队听到一耳朵,发生了极大兴趣。
假如采集准确,二十多天就能出成果。
有这么容易的方法,那就不用传统破案方法的费时费力了。
于是所有的人,从上到下,丢弃了传统破案的基本功,都奔着一个目标,快速破案!
排查时跳过了很多人,工作干一半就撂下了。
犯罪嫌疑人就在现场周边,愣就没有采集到数据。
基本的排查关键是72小时,才最有效率。
因为丢失了最初的黄金时间,对物证检测也跳过,就凭女童身上犯罪嫌疑人的DNA残留。
最关键的犯罪分子用过的瓶子都能视而不见。
整个破案的氛围浮燥。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中,一路路的专家鱼贯而至,最高级别就是刘林带队的省队专家组。
雷主任信心满满地说,有DNA在,破案条件不错,就差一层窗户纸了。
却没想这一捅就是六年。
代价是陶队三兄弟大冤种,磨破的双脚,和快报废的老爷车,以及满脸满身心的灰尘。
最后是无法自拔。
当初传统破案的黄金时间被浪费,不能怪他们。基层为了应付神勇的专家们,不敢乱说话。
指哪打哪。
等查了一圈后发现顾家人的DNA全部对不上,已经来不及回头。
专家们发表意见后,纷纷退场,把基层办案的刑警晾在那里了。
接下去咋办,没了方向。
基础收集排查没做扎实,再回头错过了最佳时机。
唯有盯住当初选择的DNA,义无反顾地往下深究。
于是越走越偏,凭一个跟顾家有关联DNA,不得不把所有的顾家人找齐全。
查案变成查家谱,次次都差临门一脚。
当刑警的责任,迫使陶队走下去,让他自己纠正自己,从扎入的漩涡中抽身已经不可能。
哪怕是苏畅和曹阳已经意识到,当初建议的DNA 的路子走不通,想劝陶队回头。
陶队已经听不进去了。
每一次善意的提醒,都被他理解为,要阻碍他查案,他变成火冒三丈,彻底走火入魔。
如同一个已经上满发条的机器,要停下来,必须加入强有力的外力,才能扭转。
直到秦川的出现。
六年漫漫路,走到现在的死胡同,观众看到陶队三兄弟的表现,是心疼和不忍。
所以对于刘林的态度,我看了十分不舒服。
他表现事不关己的轻松劲,让人看了汗颜。
其实他是有责任的,案发三天到现场的他,并没有发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方向,反而人云亦去地盯住DNA。
这个人其实挺无能的。
只是因为他身处位置好,不用亲身参与,只需要动动嘴。所以不用承担后果。
如今随时切换,把自己变成了观望者,看戏的人。
让人不齿。
另外一个看笑话的人是曹阳。
被秦川纠正的陶队三兄弟,转不过弯来,尤其陶队,人已经喝得有点晕乎乎的。
被强拉去跟秦川吃饭,还梗着脖子不愿意跟秦川坐一起。
等秦川苦口婆心终于把他思想工作做通,放下包袱,准备重新大干一场。
他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眼泪。
拿起馒头,又大口大口吃起来,结果曹阳插了一句,陶队你不是说都吃撑了吗?
他还以为自己好幽默,我看到他不识趣的样子,在别人伤口上撒盐的得瑟劲,真想上去踹他一脚。
白瞎了曹老师这么敬业能干,怎么养了来这么个没心没肺的儿子。
把没眼色,少同理心,当成有个性人直爽?
指导组里年轻人表现最正常的是江处。他的同情不忍都藏不住。
陶队三兄弟哪怕最后的执拗和坚持看起来不聪明。
但是那份对事业的忠诚,对肩上责任的担当,我宁愿被这样的干警守护,而不是交给这些花拳绣腿的二代们。
因为他们看起来好像没长心。
你说呢?
END
喜欢就点赞,在看,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