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尽秋分日
春生冬至时
今天17时21分
我们将迎来冬天的第四个节气
冬至
2024年冬至的交节时间出现在12月21日17时20分34秒,今年冬至时间来临之早,为128年来之冠,上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出现在1896年,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
冬至这一天
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标志着寒冬的到来
一候蚯蚓结
民间认为,蚯蚓是一种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节气时,阳气虽开始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交相结而如绳也。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向后生长,所以为阴,而冬至阳气初生,麋感知到了阴气的渐退,麋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
由于冬至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呈一定的温热。
在我国古代
冬至不仅是节气
还是重大的节日
素有“冬至节”“冬节”“亚岁”之称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时至今日
各地冬至习俗依然丰富多彩
冬至都有哪些习俗?
一起来看
👇
祭祀
唐宋时期,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冬至日,天子需率领群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祈求上天保佑国运昌盛。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东京梦华录》中载有:“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直至明清,天子仍然会在冬至日前往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表示对上天和自然的尊崇与感激。
数九
数九,又称冬九九,古人们用此来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的时期。古人认为,九为极数,也是“至阳、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积到九九后,便是冬去春来,暖阳裹身之时了。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便载有:“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随着历史发展,南北风俗文化融合,“数九”习俗广为流传,民间还为此编写了许多如“九九消寒歌”的歌谣。
赠鞋
冬至一阳生,寒从脚起,初生的阳气也是从脚底往上走,为了护住阳气,民间还有赠送鞋袜的习俗。《中华古今》中曾描写道:“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妇女每至此时会向尊长献鞋,谓之“履长”。《酉阳杂俎》中亦载有:“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因此,冬至日在以前也被称为“履长节”。
冬至节气,天气寒冷
阳气可以温煦人体
应注意养护阳气
冬至如何科学养生?
中医教您调理小妙招
👇
饮食上
冬至节气是补肾最好的时节,可以吃黑芝麻、黑豆、核桃、板栗、桂圆、海参、羊肉等食物,适当添加枸杞等补阴之品。
经络养生
可用双手搓腰部的肾俞穴,肾俞为肾经的背俞穴,可补肾中阳气。肾俞位于腰部,与腹部的肚脐平齐,用双手搓热以后上下摩擦肾俞部位,每次搓36下,可多做几次,感觉局部有温热感向内渗透为宜。
还可用肉桂、干姜、花椒、艾叶等温热药物煮水泡脚,时间10-15分钟为宜。
此外
冬至节气养生
要注意这3点
躲、养、补
👇
冬至要“躲”
冬至要躲寒、躲冷,做好防寒保暖。不仅要把衣服穿足,也要注意头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衣服里层和皮肤间的温度保持32~33℃,缓冲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出门戴帽子、穿棉鞋,老年人一定要穿好贴身的保暖背心,避免风寒从背部侵入脏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至要“养”
冬至要注意养心、养肾,做到静心少虑,保持心态平和。适当早睡、晚起,增加睡眠时间,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午饭后小憩一会儿,有利于人体阳气潜藏和阴精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此外,可以选择在阳光下适量运动,运动时间可选择上午9~11点、下午2~3点,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戳视频,快来跟练八段锦↓↓
冬至要“补”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北方有吃饺子、吃馄饨等民俗,南方则吃汤圆、长线面等。此时,人体免疫力差、最惧寒冷,也更容易吸收外来营养,药食的补益作用能够发挥得最充分。
温补类: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搭配白菜、萝卜、荸荠、茭白等性平的蔬菜同煮。
平补类:莲子、香菇、木耳、莲藕、银耳、百合等,可搭配温性肉类一同食用。
滋补类:黑芝麻、黑豆、阿胶等,适合体质偏虚的人群,但注意不要过量食用。
冬至福至,喜乐安康!
愿你冬日所盼,终如约而至!
来源:综合广元市中医医院、央视一套、人民日报、四川非遗、成都发布等
编辑:雷 雨
审核:汪 瑞
责任编辑:陶 伟
▶万名医护走基层︱爱心敬老 市级医疗队巡回医疗走进朝天区敬老院
▶广元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川北首例高血压微创介入手术 为高血压患者点亮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