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刑事案件】造假手段非常典型:不到现场、到了不采、采了不测、测了篡改

百科   2024-12-30 19:26   上海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出席发布会,介绍生态环境执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封面新闻:刚刚赵局长多次提到了弄虚作假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多批第三方监测数据造假的典型案例,当前监测数据造假的手段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如何加强对数据造假的执法监管水平?
  赵群英: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工作,始终把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对监测数据造假,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总体上看,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大类。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由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监测数据总体客观准确、独立权威、真实可信,与老百姓的感受保持一致。污染源监测方面,问题主要出现在排污单位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的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现象较为突出。自2022年10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1968家弄虚作假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公开曝光62个典型案例,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今年10月我部公开通报的山西方创公司、西安科纳公司两起刑事案件就是发生在第三方机构监测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问题,造假手段和方式非常典型,可以概括为“不到现场、到了不采、采了不测、测了篡改”
  一是不到现场,坐在办公室就系统造假,并出具虚假的监测数据和报告。
  二是到了不采,检测人员到现场后进行“表演式”采样,假采样或者少采样,到实验室内伪造数据。
  三是采了不测,主要表现为故意更换、遗弃监测样品,出具与所采样品无关的监测数据和报告。
  四是测了篡改,主要是在分析测试或编写报告环节篡改数据。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造假问题,我们将从“部门联动、科技赋能、法治保障”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生态环境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推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研究联合开展第三方监测机构检查工作指南。连续多年联合最高检、公安部以及最高法,举办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培训班,联合研究制定办理刑事案件证据指引,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打通“两法”衔接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二是强化技防体系。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进行穿透式监管。同时,推动建立针对环境监测活动“人、机、料、法、环、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应用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数据和参数直联直采等技术,强化技术防控,实现“现场可视、设备可溯、监测可控、样品轨迹可追”。发挥技术优势,破解打假难题,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三是加大立法供给。目前,我部正配合司法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制定工作。条例将以打击监测数据造假为重点,推动赋予生态环境部门打假处罚权限,进一步压实排污单位数据质量主体责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提高违法成本。
来源:生态环境部

● 注意啦!排污单位名录管理有新规,分类和筛选条件均有变化,2023年开始施行

【监测技术】地表水现场监测项目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收藏)

【建议收藏】部长信箱中与应急预案及应急事故池有关的问题答复合集

【建议收藏】部长信箱中与土壤有关的问题及答复合集

【建议收藏】部长信箱中与噪声有关的问题梳理合集

●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排污登记,能否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 28个行业污染源的地下水监测项目中潜在特征项目大全

● 指导价来啦!土壤常规45项样品检测2150元/样,你怎么看?

● 【打包下载】2021年度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参考试题集

●  惊喜来临!【打包下载】2022年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试题合集

● 【打包下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核练习试题及答案(合集1-10)

【打包下载】2022年发布的生态环境标准合集


——————————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部分文章内容收集于网络,目的在于分享传递信息给读者,如有侵犯原作者权利情形,烦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公众号(cnemcc)


点个在看,小编更有动力哦~


生态环境监测互动
分享信息,提升能力,助力环境监测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