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绥德红枣产业发展“变形记”

政务   2024-12-04 16:52   陕西  

紫晶枣、空心枣、红枣醋……近日,走进绥德县多个红枣加工厂,工人们忙着将成品装箱、装车后运往安徽、浙江、内蒙等全国各地。

“红枣经过水煮、烘烤、去核等不同步骤,形成紫晶枣、空心枣等多种产品,每斤能卖到8-25元不等,比单纯卖红枣价格翻几番,很受市场欢迎,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订单等模式销售至外省制药厂。”绥德县土蛋蛋红枣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前几年,全县面临传统红枣的经济效益低、多雨秋季开裂霉变、部分枣园撂荒、农村人口流失等突出问题,如何突破红枣产业发展瓶颈,做足做强“红枣”这篇文章,绥德县有着自己的答案。

“今年嫁接‘柳选一号’红枣品种6亩,个大核小、口感佳,根本不愁卖,亩产1400多斤,主要以零售为主,平均一斤可卖到15元,预计可实现收入6万多元。”枣林坪镇金水湾村枣农鱼建武乐呵呵地说,该品种比传统红枣个头大,且晚熟近半个月,能够有效避开雨季,防止裂果和霉变的发生,已在三里庄、枣前坪等10个村推广,成功嫁接1500亩,嫁接3年以上即可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700-800公斤,亩均增产50%以上。目前,全镇红枣种植面积3.4万亩,年产量8100吨,是全镇叫得响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百姓的“致富树”。

既要适合本地生长,又要受市场青睐,奔着这样的目标,定仙墕镇经过市场考察,发现了十多种红枣优品种。“我们村流转村民枣园200多亩,2022年通过嫁接蟠枣、月光、冬枣等新品种,比老品种能早熟或晚熟20多天,避开了多雨的秋季,水分大、口感甜脆,属红枣中的精品。现在是中产期,亩产400多斤,主要以零售为主,单价能卖到15至20元,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定仙墕镇王新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说,全镇推广新品种红枣以我们村为试点,效果显著,新品种激活了红枣市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镇发展传统红枣及新品种红枣产业共3.2万亩,年产量4000多吨。

另外,酸枣具有低成本、耐干旱、易管理、利润大等特点,2022年,全县先后在枣林坪镇、定仙墕镇、薛家峁镇等多个乡镇的红枣次生区和撂荒枣林地嫁接野生酸枣2000亩,四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800多斤,市场平均单价20元,而且是供不应求,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红枣酸枣协同发展、相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绥德县红枣主产区集中在枣林坪镇、定仙墕镇,有紧邻黄河、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优势,产出的红枣具有皮薄肉厚、色泽深红、甜脆丝长的优点,成为全县红枣的优质产区。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精细管护、改造提升、链条式发展等措施,加快推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进行低效林改造、新品种嫁接和枣业深加工,在规模化生产、品质化保障、品牌化运作上下足功夫,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县枣林面积14.66万亩,年产量达4.5万吨。

为了畅通红枣的销路,提升红枣的附加值,绥德县在延链补链上不断强化。目前,全县有红枣深加工企业15个,年加工量6000多吨,可带动22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工的成品有片枣、枣夹核桃、空心枣、蜜枣、红枣醋、红枣饲料等十多种产品,枣农的红枣基本就近消化,包产包销,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全县将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加强枣园的科学管护,推进红枣标准化基地建设,突出品牌效应,拓宽市场渠道,同时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提升枣业的附加值,促进群众不断增收致富。”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胜说。

(来源:绥德融媒

//《楷模村》:一部陕北乡村的变迁史

/领航中国·温暖的回响 | 陕西:让非遗之花更灿烂

// 图解 | 一图读懂绥德县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首批!绥德县入选“乡村振兴传播基地”


便民信息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内容)



绥德发布
绥德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