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 “你們爬上的煙囪是照亮世界的燈塔!”

学术   2024-09-02 06:09   韩国  

来源:领学东方出版;京乡新闻;今日经济


2014年12月13日,世界著名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向爬上双龙汽车京畿道平泽工厂中高达70米烟囱之上的韩国金属劳动联合协会双龙汽车支部的李昌根(音)和金正旭(音)发送了支持他们高空静坐示威的信息。高空静坐示威的内容是反对双龙汽车的多年以来的非法用工以及大裁员等问题,相关示威活动从2009年开始已经持续多年。


之后的12月18日,齐泽克通过庆熙大学李泽光(音)教授转发了题为《致我亲爱的朋友和同志李昌根和金正旭》的公开信,信中写道:

“我再次表示完全声援你们的斗争,
你们的坚定和坚持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你们爬上的那座烟囱,
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世界!”

——来自你们的战友:斯拉沃热·齐泽克
2014年12月17日
于 卢布尔雅那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2012年,齐泽克作为庆熙大学的客座教授受邀前往韩国时,便密切关注着这场持续了多年的示威活动,甚至亲身前往首尔德寿宫大汉门前为去世的下岗双龙工人设置的灵堂中祭拜,这也让齐泽克在韩国左派运动人群中收获了大量的声望。


但在韩国,齐泽克却并非因此事才暴得大名,其实早在90年代起,齐泽克在韩国便已拥有大量的拥趸。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5年,齐泽克的专著已有二十余本被翻译成韩文,作为公认的左翼哲学家,在韩国有着如此的高人气,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而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底层劳工,热衷于社会运动的左翼哲学家,却在最近涉嫌知识付费欺诈的B站卖课事件中陷入了争议,一时人声鼎沸。

哲学家齐泽克陷入卖课争议:售价180元的共创课仅出现1分钟,本人称未收钱


这样一位能够“活着走进教科书的哲学家”,充满争议的“学术大网红”,关于他的生平,中文世界终于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让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是什么“制造”了齐泽克,而斯拉沃热又为何成为了“齐泽克”。

是“齐泽克”?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1949年生于卢布尔雅那,并先后在卢布尔雅那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在巴黎第八大学获得精神分析博士学位。他在政治上非常活跃,1990年参加了总统竞选。但是齐泽克的事业重心依然是在欧美各地高校任教,并大量著书立说。齐泽克是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易碎的绝对——基督教遗产为何值得奋斗?》《快感大转移——妇女和因果性六论》《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与拉克劳和巴特勒合著)、《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幻想的瘟疫》《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与齐泽克对话》(与格林·戴里合作)等。




书名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
副标题: 一位声名鹊起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学考察
作者: [以] 埃利兰·巴莱尔(Eliran Bar-El)
译者: 季广茂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领学东方
原作名: How Slavoj Became Zizek : The Digital Making of a Public Intellectual
出版时间: 2024-6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这本书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当代哲学界颇富争议和多产的知识分子齐泽克的飞速崛起。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出版著作、发表演讲。他的演讲风格和举止无懈可击,是网络幽默和模因文化的成熟素材,他为众多粉丝和反对者所熟知。但是,一个来自偏远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声名鹊起的呢?在本书中,社会学家埃利兰·巴莱尔探究了"齐泽克"这一现象的出现、普及和发展。
从齐泽克早年作为斯洛文尼亚民间社会的思想家和政治人物开始,埃利兰·巴莱尔追溯了齐泽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到政治候选人,再到最终成为知识界名人的过程,齐泽克完善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拉康-黑格尔"修辞库,“9·11”事件后,齐泽克以全球专栏作家和电视评论员身份评论反恐战争、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 "阿拉伯之春”等全球事件。然而,与此同时,齐泽克的知名度使得这位斯洛文尼亚人与学术界完全隔绝开来。最后,这本书说明了齐泽克是如何利用数字时代的力量进行自我塑造的。
齐泽克是在怎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在怎样的文化语境中壮大,使用了哪些策略,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从籍籍无名到赫赫有名的?为何他醉心于剑走偏锋,且能屡屡出奇制胜?为何他美名远扬,却又恶名昭彰,以至于有人称他为“文化巨星”“知识名人”,有人说他是“宫廷小丑”“学术贱民”?他至少精通五种语言,刚过弱冠之年就在法国出版专著,对西方学术传统了如指掌,对全球政治现实洞若观火,为何放着冰清玉洁的学者不做,偏要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讲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笑话,做些令人不以为然的糗事,像苏格拉底断送自家性命那样葬送自家的清誉?全球化使他如鱼得水,数字化使他如虎添翼,为何他又声称自己只欠一死,宣布要当众自杀?个中蹊跷,且听作者细说端详。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齐泽克学术传记。它扎根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学理论,立足于方兴未艾的数字公共领域,借助对齐泽克及其同侪的深度访谈,参照学界内外褒贬不一的评议,对其学术轨迹做了精当的描述,对其职业生涯做了缜密的考察,对其思想观念做了透彻的剖析。
目录

引 论
从洞穴到数字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研究
定位齐泽克

第 1 章 介于东西方之间的斯洛文尼亚:叠加定位的源起
开篇:铁托(对抗苏联)
结构主义超越了马克思与海格尔的对立
公民社会与另类文化:从朋克到 NSK
南斯拉夫的政治解体与斯洛文尼亚的民主化

第 2 章 如果你首战失利,千万不泄气:“拉黑体”初试啼声
何以齐泽克在法国失利
为叠加定位做担保:拉克劳为齐泽克作序
表演型的全球介入
作为知识介入的叙事

第 3 章 走向全球:叙述(创伤性的)当下
对齐泽克的反应:介于接受和拒绝之间的再生产
全球性创伤的意义:“9·11”和反恐战争
推广齐泽克:在媒体与学术之间做非此即彼的取舍
介于风险与机遇之间的当下:金融危机与阿拉伯之春

第 4 章 齐泽克谢幕:扮演牺牲型知识分子
学术界之外的齐泽克:笑话、说笑话的人和教学法
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格雷、乔姆斯基和达巴什与齐泽克之争
对哲学和反哲学进行叠加定位
终末期的开始?齐泽克叠加定位之效果

结 语
知识社会中的知识生产
数字复制时代的知识劳动
鸣 谢
译后记

书评
“右翼知识分子是无赖,左翼知识分子是傻瓜

看到这么挑衅冒犯的标题,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你以为你谁啊?敢这么说话!
说出这句话的人,恰恰不是一般人。而是出生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现斯洛文尼亚,在斯洛文尼亚和法国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批判和整合了马克思、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阿尔都塞、哈贝马斯、德里达、福柯等一众哲学家思想,独创“拉黑体”表达,在英语世界享有盛名的知识分子斯拉沃热·齐泽克。
在《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一书中,作者以色列作家、社会学博士埃利兰·巴莱尔对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学术传播和全球影响力进行了严谨地社会学分析。他为齐泽克建立了巨大的档案资料库,其中包括250部著作、500个视频和496篇论文。对他的亲密合作伙伴进行了三次半结构化扩展访谈,每次访谈持续两到三小时。还对三个与齐泽克相关的脸书群组总计80714人做了问卷调查。以近36万字的篇幅、每章超过100条注释的丰富与扎实,向世人描述了齐泽克的职业生涯、学术轨迹,对其思想观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透彻剖析。
齐泽克可谓生逢其时。1968年5月以后的欧洲,可以说正是属于学生的年代,齐泽克恰巧在1967年进入大学读书。南斯拉夫作为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区,又使齐泽克看到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黑暗龌龊的一面。“南斯拉夫的政治崩溃不是一次性事件,它经历了漫长的衰败过程。”齐泽克以第一手的“地方性知识”,用“西方的理论术语和学术舞台” 向外界尤其是向西方解释东欧,他对南斯拉夫解体的独到分析,使其在美国大受欢迎,这成为齐泽克作为全球知识分子崛起的第一个迹象。20世纪80年代的斯洛文尼亚处于一种特殊的语境中,“同一本书……你在克罗地亚会因为它差点坐牢,在斯洛文尼亚你会因它获得国家大奖”齐泽克说。作为他本人的选择,他以一个积极参与当地事务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并在斯洛文尼亚第一次总统选举时,竞选总统职位,结果是排名第五。
齐泽克在法国获得了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不过他在法国以法语出版的著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1990年之后齐泽克的整体知识生产转向英语,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齐泽克创立了他独有的“拉黑体”,简言之就是把黑格尔的语言和拉康的语言编织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在法语世界中被严厉拒绝,但在英语世界中被广泛接纳,而英语已经是知识全球化的主导形态。在1990年到2000年,齐泽克出版了15部英文著作,这也许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终其一生才能达到的程度。
事实上,在1982年至2018年期间,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包括:约有100篇学术文章和400篇公共媒体文章(其中288篇以英语写成),有超过15种不同的发布渠道,涉及13种语言,在20多年的时间里平均每月至少发表一篇文章。除了这些数量惊人的学术著述,齐泽克对通俗文化——尤其是电影——的介入也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和举办学术讲座,他还出演过十几部电影,包括出演主角。他出演的《变态者电影指南》,在烂番茄上获得了88%的支持度,与道格拉斯·亚当斯流行影片《银河系漫游指南》不相上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曾经想当个电影导演,最后却成了哲学家。
齐泽克能够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思维方式,即跳出僵局,站在僵局之外思考问题。他既反对A观点,又反对A的对立观点B,提出第三种选择C。一个简单的对话可以说明这一点。“要咖啡还是要茶?是的,请!”这也是有其他专业人士批评他没有立场的原因之一。
齐泽克是有立场的,这种立场存在于他对于现实的深度洞察之中。早年他曾说过一句代表他思维方式的话:“我们需要在佛洛依德和拉康的语境中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症状……我们告诉阿尔都塞派,我们支持德里达派;我们告诉德里达派,我们支持阿尔都塞派;但我们跟着拉康走……他允许我们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而不是一山不容二虎。”
“9·11”事件发生之后,全球顶尖知识分子包括乔姆斯基、鲍德里亚等纷纷撰文做出回应,齐泽克也不例外,通过一系列文本和公开露面来表明他的态度和立场。他把“9·11”事件与数字全球化导致的新政治经济形势联系起来。齐泽克写道,“我们看到双子塔坍塌的景象和镜头,这令我们想起无数好莱坞灾难片中出现过的最惊人的场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直是幻想的对象。某种程度上,美国得到了它的幻想之物。(美国应)从‘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这里’走向‘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任何地方’。对于[乔治·W.]布什来说——对于今天所有美国人来说,也是如此——‘爱你的邻居’意味着‘爱穆斯林’。否则‘爱你的邻居’这句话毫无意义。”这令遭受创伤的美国人(和所有人),深受震撼。
齐泽克积极介入现实的事件还包括2011年10月9日参加了发生在纽约的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在现场的演讲中,还包含问答环节。“他对斗争流露出悲怆之情,并把自己视为民众中的一员。”齐泽克还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民粹主义浪潮,“更多的战争,最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加剧,所有社会内更大的贫富分化。”
然而,如作者所言,像苏格拉底以腐化青年为由被当局判处死刑一样,大众也并不把齐泽克视为圣人或者先知。批评齐泽克的人不仅来自学术知识分子,也来自公众和激进人士。齐泽克对此心知肚明,他甚至说,“让我受欢迎,就不能让人们拿我当回事。我觉得,出于这个原因,作为一个流行的喜剧演员或者别的什么,我有责任当众自杀。”
他的“表演”,不仅在舞台上、会场上、电影中、视频中,还在他所有的著作中,甚至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躺在自家床上追问“何谓哲学?”他对可口可乐做精神分析,他在《变态者电影指南》中坐在马桶上讲述意识形态。他选择媒体,放弃严肃的学术身份,用作者的话说,获得“牺牲型全球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社会地位,仿佛观念的供应商和媒体的供应商进行浮士德式的交易。
齐泽克还擅长讲笑话,他认为笑话提供了一条捷径,使人们获得哲学洞见。他还真的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了一本150页的书:《齐泽克的笑话》,归类为哲学。封底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严肃的哲学著作完全可由笑话组成。他也有重磅巨著,长达1038页的《极度空无:黑格尔与辩证唯物主义的阴影》。
他非常清楚自己在数字化的“注意力经济”时代所付出的代价,他放弃严肃的专业学者身份,选择拥抱大众传媒,同时他“恨”他的“粉丝”,通过永无休止的写作,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
这就是齐泽克,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如果你发现自己了解得越多就越不了解他,那就看看这本世界上第一部齐泽克学术传记,《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走进这位“文化理论界的猫王”“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现代最重要的跨学科思想家”的世界。


“星标”我,
就不容易弄丢我!

韓國學研究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韓國學領域相關學術資訊、論文(主要為文史領域),并推介韓國本土研究及相關動態,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