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利行业最高科技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本次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共收到提名成果156项,通过形式审查143项,最终获奖55项。
作为3/55,
咱们水利领域的浙江籍“选手”
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一起来看看吧!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禄劝县和四川省会东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建成投产的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工程,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
乌东德水电站
该成果对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多项地下洞井群施工首创技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针对特大地下洞井群开挖的围岩变形问题,开展了数值仿真分析,研发了洞室开挖全过程变形监控技术,有效控制了特大地下洞井群的开挖稳定性,为今后类似特大地下洞井群施工提供了借鉴参考。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应力而导致的开裂问题,该团队进行了大体积低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内部温度检测分析,有效降低或避免高落差、大跨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微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安全性与耐久性。在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地下主厂房的实践中,低热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低热水泥混凝土的广泛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当前,浙江正在持续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主要江河干堤提标加固工程。项目团队联合优势科技力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围绕三个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十年研究和攻关,取得三大创新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软件著作权4件、施工工法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科技论文67篇。
创新成果一
针对强潮水力淘刷堤脚问题,研发了集亲水平台框架结构和岸坡滑动挡土结构于一体的分离式框架海塘结构,提出了堤塘结构横向变位调控关键技术,解决了强洪潮下水力淘刷引起的大横向变形问题。
应用场景
应用于温州鹿城区卧旗山海塘等重点工程,将挡土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从原来的20厘米以上减少至5厘米以内,解决了桩顶水平向大变形引发的结构破坏问题。
创新成果二
针对深厚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堤塘建筑物之间沉降差和变形增大问题,研发了硬壳层调整软土桩基横向承载力和刚柔结构衔接过渡差异沉降控制技术,解决了海堤与相邻建筑物结合部沉降差过大的问题。
应用场景
应用于温州市瓯飞一期围垦工程、三山涂围垦工程等重点工程的水闸与海堤衔接段,使水闸与海堤连接段的沉降从10厘米左右柔性过度至60厘米左右,未产生不均匀沉降破坏。
创新成果三
针对古堤塘材料老化、隐患扩增、结构功能劣化衰减问题,研发了历史堤塘材料原位修复和渗透防治技术,构建了基于土体参数变异性的饱和非饱和分区水土渗透分析模型,揭示了古堤渗流变形破坏机理,形成了历史堤塘工程渗漏破坏治理成套技术。
应用场景
应用于钱塘江古海塘和兰江防洪古堤等重点工程,治理了复杂环境下古堤塘的渗透破坏,将古堤土体材料渗透系数降低8~15%,水力坡降最大值降低约30%,且堤脚防冲抛石方量减少了约10%。
2013年以来,项目团队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水利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的支持下,聚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问题,以农业用水管理为主线,着力破解节水减排难题。
破解“精准计量弱”难点
提出了多水源灌区“精简结合”计量监测模式与“测算结合”用水量统计方法,研发了多款量水设备,制定了灌区用水计量与率定标准,提高了计量精度。
现代化改造后实现精准计量的灌区
解决“节水控污难”痛点
明晰了稻田需耗水规律及节水减氮效应,提出了节水减氮降耗灌排调控综合技术,制定了水稻灌溉用水定额标准,构建了水稻灌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模式,发明了超定额用水预警方法,促进了水稻灌区节水减排。
疏通“监管手段差”堵点
集成精准计量与节水控污等技术,通过研发基于用水全过程的数字化节水监管系统,实现了灌区“水源供水-渠系输水-田间用水”全过程的节水监管。
项目团队提出一套可面向南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精准计量与节水控污关键技术,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经测算,累计推广2000余万亩,节水4.76亿立方米,节电917万度,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福建、江西等南方丰水区破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困局、推动区域农业节水减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更新升级后的机埠
项目共发表科技论文20篇(其中SCI 8篇),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5件,制定标准3项,出版专著3部。
来源:厅科技处、省水利学会、浙江水院、研究院、钱塘江中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