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程子华被诬告反对陕北红军迎接中央,直到晚年才说出真相

体娱   2024-11-01 09:35   重庆  

在1942年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时任西北局书记的高岗猛烈抨击了朱理治、郭洪涛等人,指责他们反对陕北红军迎接中央红军。面对高岗的指控,朱理治和郭洪涛虽详述了事情原委和决策过程,但高岗却置若罔闻。而程子华,作为这一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也被无辜牵连其中。此时的程子华,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在会议上发言,选择了沉默,而这一沉默,便是多年。


1935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时期。在这一年的劳山战斗中,陕北红军(红15军团)意外缴获了一份敌人的文件。文件中透露出一个重要消息:中央红军的主力已经北上,到了甘肃武山县西南一带。这一消息让陕北红军的将士们欣喜不已。历经千辛万苦的红军终于看到了会师的希望。

前方的将领们,包括徐海东、刘志丹、高岗、郭述申等人,立刻给当时主持西北工作的朱理治写了一封信。信中建议红15军团立刻派兵去迎接中央红军,并附上了那份缴获的文件。在他们看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抓住。

然而,几天之后,朱理治、郭洪涛、程子华等人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不去迎接中央红军。这一决策,在后来成为了高岗攻击他们的“罪状”。

当时,朱理治收到前方的来信和敌军的文件后,非常重视。他立刻找到程子华,征求他的意见。程子华仔细研究了文件,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份文件是一个多月前的。如果中央红军要来,按照时间推算,应该已经到了;如果没到,那很可能去了别的地方。

程子华向朱理治提出了自己的担忧:“15军团去关中,来回的路程就要一个多月。万一敌人趁此机会占领了永坪镇,我们的苏区就危险了。不如我们向南打,调动西安的敌人向北增援,这样既可以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又不必离开永坪镇一带。”

朱理治觉得程子华说得有道理,于是召集后方的同志们开会讨论。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程子华的建议,并决定由程子华亲自去前方传达这一决策。

当时的程子华正有病在身,但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他毅然决然地躺在担架上,由战士们抬着赶往前线。在见到徐海东、刘志丹、高岗、郭述申等人后,程子华详细阐述了后方的意见。经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前方和后方的意见最终达成了一致: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宜冒然离开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

这一决策,在当时是合理且必要的。它确保了陕北根据地的安全,同时也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提供了间接的支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这段历史会被高岗重新翻出,作为攻击他人的“罪状”。

1942年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高岗突然对朱理治、郭洪涛等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指责朱理治和郭洪涛反对迎接中央红军,甚至给他们扣上了“反对中央”的帽子。高岗的发言充满了情绪化的语言和未经证实的指责,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

朱理治和郭洪涛对此当然不能同意。他们详细阐述了当时的决策过程和依据,但高岗却全然不理。他坚持认为朱理治和郭洪涛等人有罪,并试图将这一“罪状”扩大到整个西北局。

1955年3、4月间,在高岗事件结束后,中央让彭德怀主持,在北京饭店召开了一次西北问题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程子华再次解释了当时的决策过程,并明确表示:“那个决策是作战方针的问题,不是不欢迎中央和毛主席。如果说作战方针错误,我负责。因为是我提出来,前后方负责同志们同意的。”

程子华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理解和认同。马明方同志在会议总结时明确指出:“当时并不存在反对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问题,而是如何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部署问题。”至此,这段历史公案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评判。


一个不会配图的历史创作者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新史学之兴起,正在吾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