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安澜将军的女儿,穿着军装,身材纤瘦,此时的她正在朝鲜战场上

体娱   2024-11-14 10:02   重庆  

那是一张罕见的老照片,拍摄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照片中的女子,穿着军装,身材纤瘦,目光却异常坚毅。她,就是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这个名字,是父亲对她深深的期许,寓意着她要像国家的屏障一样,挡住外敌的侵略。

戴安澜将军,这位20岁便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以“安澜”之名,誓要挽狂澜于既倒,安国定邦。从黄埔军校的严格训练,到北伐战争的枪林弹雨,再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他始终冲锋在前,用生命书写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然而,命运却在他38岁那年,将他永远定格在了远征缅甸的战场上,马革裹尸,壮志未酬。

戴藩篱,作为戴安澜将军唯一的女儿,自小便在父亲的疼爱中长大。然而,父亲的牺牲,却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刺痛了她的心。那时,她还只是个孩子,曾天真地让父亲给她买一双皮鞋。长年在外打仗的父亲,在信中满怀歉意地告诉她:“鬼子还未消灭,等战斗结束回去再买双皮鞋送给你。”然而,这一承诺,却成了戴安澜将军永远无法兑现的遗憾。

父亲的牺牲,对戴藩篱来说,既是打击,也是激励。她立志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参军报国。15岁那年,当同龄的女孩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时,戴藩篱已经穿上了军装,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在炮兵司令部的文书岗位上,她用笔杆子作为武器,与前线的战士们并肩作战。每当炮火轰鸣,她都会想起父亲那坚毅的目光,那份思念与敬仰,化作了她无畏前行的力量。

战争结束后,戴藩篱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默默地回到了祖国的建设大军中。在上海第十八毛纺厂,她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一干就是四十年。在这里,没有人知道她是英雄的女儿,她也从未以此来博取任何特殊待遇。她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贡献着力量,实践着“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朴素理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戴藩篱遇到了同样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俞继华。两颗饱经风霜的心,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彼此的依靠。他们结婚了,虽然俞继华从未见过岳父戴安澜,但他深知妻子心中那份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晚年,他们共同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在上海成立了以戴安澜将军号为名的“海鸥书画院”。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国情怀的延续。


一个不会配图的历史创作者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新史学之兴起,正在吾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