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篇 | 经济学-2024年教育部基金立项分析报告

学术   2024-11-02 20:01   河北  

2024年度,青泥学术对教育部基金年度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不包括西部项目),进行统计汇总,对各个学科立项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对过往一年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学术前沿研究及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做出预测。

本篇文章为2024年教育部基金立项分析报告(经济学)

重磅!2024年教育部基金立项分析报告(管理学)

更有各个学科分析报告,加老师领取全学科和各分学科报告。

本文总共包含六部分


第一部分:数据总览
第二部分:研究热点
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选题特色
第四部分:研究问题的选题特色
第五部分:研究视角的选题特色
第六部分:选题趋势分析







01

第一部分:数据总览


1. 从学科分布看

“经济学”立项课题数量排名为:第3名,本年度各学科立项数量排名情况如下图。

2. 从项目类型看

“经济学”立项课题中,规划基金项目为108项,青年基金项目为254项。

3. 从立项单位分布

本学科前十数据如下:


02

第二部分:研究热点


1、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研究焦点。学者们关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研究涉及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产业链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立项选题:
1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政策研究(24YJC790050,葛海燕,安徽财经大学)
这项研究聚焦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如何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它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政策促进这一过程,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数字金融赋能农户发展韧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24YJC790087,李超伟,常州大学)
该项目关注数字金融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者将探索数字金融如何增强农户的经济韧性,包括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普惠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与集聚效应"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机制研究(24YJA790026,李宇,东北财经大学)
这项研究着眼于数据要素在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它探讨数据如何通过乘数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创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4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24YJC790194,夏晗,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该项目研究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制造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这对于理解数字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
数字经济背景下远程工作模式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24YJA790077,杨广亮,华侨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数字经济带来的工作方式变革如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它探讨远程工作对城市规划、人口分布、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为城市发展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6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24YJC790131,马艳芹,湖北经济学院)
该项目探讨数字化和绿色化如何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反映了学界对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的关注,对制定兼顾效率和环保的发展策略具有启示意义。
7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多维度价值测算研究(24YJC790204,徐瑞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这项研究尝试从多个维度量化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它将为评估AI技术的经济价值提供新的方法,对制定AI发展策略和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8
数字经济赋能供应链安全降碳的内在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24YJA790023,李科,湖南师范大学)
该项目关注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供应链的安全和低碳发展。这对于理解数字技术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9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逻辑机理与靶向路径(24YJC790091,李寒娜,郑州轻工业大学)
这项研究探讨新一代AI技术如何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韧性。它将为制造业利用AI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0
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协同发展——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三维重构(24YJC790164,田子方,中央财经大学)
该项目运用大语言模型这一新兴技术工具研究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这种方法创新可能为理解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洞见。

2、绿色低碳发展与环境经济政策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学者们关注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环境治理等议题,研究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环境政策的经济影响,以及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反映了学界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持续探索。
相关立项选题:
1
制造业大气污染治理:路径依赖解构与突破策略研究(24YJA790065,王素凤,安徽建筑大学)
这项研究聚焦制造业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它探讨现有污染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并寻求突破现有模式的策略,对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质生产力驱动长三角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机制与要素配置研究(24YJC790175,王若梅,安徽理工大学)
该项目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减污降碳。研究将揭示生产力提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3
"双碳"视阈下的企业碳风险研究:指标测度、投资决策后果及管治策略(24YJC790149,舒浩,安徽农业大学)
这项研究从企业层面探讨碳风险问题。它将构建碳风险指标体系,分析碳风险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对企业应对碳中和挑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4
高质量发展下我国股票市场气候风险暴露、溢出及应对研究(24YJC790193,武瑞瑞,北京化工大学)
该项目关注气候风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将分析气候风险如何在金融市场中暴露和传播,并探讨应对策略,为金融市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5
环境税与碳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模拟研究(24YJA790004,初钊鹏,东北大学)
这项研究探讨环境税和碳税在减污降碳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政策模拟,它将为优化环境经济政策组合,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提供决策参考。
6
多尺度复杂耦合视域下新质生产力与"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24YJC790119,刘学民,东莞理工学院)
该项目从多尺度复杂系统的角度研究新质生产力与双碳目标的协同发展。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复杂关系。
7
极端气候灾害对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的冲击效应、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24YJC790151,宋长鸣,华中农业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极端气候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它将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蔬菜价格,并探讨应对策略,对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和价格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8
农业生产性服务嵌入视角下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24YJA790009,郭鸿鹏,吉林大学)
该项目评估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的效果。研究将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角度分析政策实施效果,为优化农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
9
"国Ⅲ"升"国Ⅳ"农机排放标准升级政策评估: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24YJC790186,王允,江苏大学)
这项研究评估农机排放标准升级政策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它将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0
全过程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24YJC790042,甘天琦,中南民族大学)
该项目从全过程视角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减污降碳的影响。这种全面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为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总结
这些研究反映了学界对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经济政策的深入关注,涵盖了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企业行为的多个层面,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3、共同富裕与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研究涉及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探讨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学者们关注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等手段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
相关立项选题:
1
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影响与政策优化研究(24YJC790165,佟大建,安徽农业大学)
这项研究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它关注共同富裕背景下公共服务政策的效果,对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2
新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研究(24YJC790246,周明明,嘉兴大学)
该项目评估新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优化财政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3
共同富裕目标下契约农业实践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24YJC790116,刘婷婷,江苏科技大学)
这项研究聚焦契约农业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面临的挑战。它探讨如何通过契约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4
后脱贫时代数字赋能低收入群体增收路径研究(24YJC790174,王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该项目关注数字技术如何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研究将为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指导。
5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有效互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4YJC790074,贾鹏,淮阴师范学院)
这项研究探讨如何在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它将为制定兼顾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
6
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素养对农户福利影响的理论机理、效应识别与政策设计(24YJA790104,朱红根,南京财经大学)
该项目研究数字素养如何影响农户福利。它探讨提升农户数字素养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为制定相关教育和培训政策提供依据。
7
多重赋能我国粮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24YJA790107,朱英明,南京理工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粮食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它探讨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8
信用体系建设驱动农户增收共富的长效机制与政策优化研究(24YJC790141,潘妍,南京农业大学)
该项目探讨信用体系建设如何促进农户增收。研究将为优化农村信用政策、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9
收入质量对农户消费韧性的影响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24YJC790169,王慧玲,南京审计大学)
这项研究分析收入质量与农户消费韧性的关系。它将为提高农户收入质量、增强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10
数字时代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机制与共同富裕路径研究(24YJC790008,曹萍萍,皖西学院)
该项目关注数字时代低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将为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总结
这些研究反映了学界对共同富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多角度探索。它们涉及农村发展、城乡融合、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宏观政策,也注重微观层面的实践,为制定和优化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4、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
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与风险防控仍是研究重点。学者们关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与风险因素,研究金融科技、气候风险等新兴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也有学者探讨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和优化路径。
相关立项选题: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股票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24YJC790080,靳晓曼,河北经贸大学)
这项研究探讨生成式AI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信息环境。它将分析AI生成内容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人工智能对投资者行为及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24YJC790231,张琨,河北经贸大学)
该项目研究AI技术对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这将有助于理解AI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为提高市场效率和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3
极端气候对涉农信贷的影响:风险传导与风险治理(24YJC790129,马钱挺,南京农业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信贷的影响。它将分析气候风险如何传导到金融系统,并探讨相应的风险治理措施,对提高农业金融体系的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气候风险冲击对保险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溢出效应及气候风险韧性提升研究(24YJA790048,蒲明,西南财经大学)
该项目探讨气候风险对保险系统的影响。研究将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增加保险系统的脆弱性,并提出提升气候风险韧性的策略,为保险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指导。
5
金融监管处罚与银行信贷风险——基于微观信贷的证据(24YJA790053,申宇,西南财经大学)
这项研究分析金融监管处罚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它将为评估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和优化监管措施提供实证依据。
6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智能投顾经济效应研究:数据融合与因果识别(24YJC790138,宁炜,西南财经大学)
该项目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智能投顾的经济效应。这将有助于理解新兴金融科技对投资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影响,为监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7
央地协同监管视角下我国地方中小银行危机处置中的风险分担问题研究(24YJC790197,肖锐,西南财经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地方中小银行危机处置中的风险分担问题。它将为完善银行业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央地协同监管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8
融合大模型推理与图智能计算的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研究(24YJC790221,余关元,西南财经大学)
该项目运用先进的AI技术研究金融风险传染机制。这种创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为风险防控提供新工具。
9
我国极端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机制与防范策略研究(24YJA790027,梁锶,陕西师范大学)
这项研究聚焦极端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它将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政策建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及预警研究——基于气候情绪的视角(24YJC790170,王佳,沈阳工业大学)
该项目从气候情绪的角度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新颖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为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总结
这些研究反映了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它们不仅关注传统的金融风险问题,还将新技术应用、气候变化等新兴因素纳入研究范畴,体现了学界对金融市场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深刻认识。这些研究将为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5、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应对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重构、地缘政治风险等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们关注中国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及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寻找发展机遇。这反映了学界对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持续关注。
相关立项选题:
1
在华外商撤资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4YJC790202,熊然,广东药科大学)
这项研究关注外商撤资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影响。它将分析外资流出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应对策略,对维护中国产业链稳定和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区域国际投资新规则对企业OFDI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24YJC790032,董芳,聊城大学)
该项目探讨国际投资规则变化对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将为中国企业应对全球投资环境变化、优化对外投资策略提供指导。
3
美国技术脱钩下中国跨国企业创新网络韧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识别与机制研究(24YJA790020,李飞,北京邮电大学)
这项研究聚焦中美技术脱钩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的创新韧性。它将分析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封锁,维持创新能力,为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提供建议。
4
中国—东盟—美国NTMs三角体系中的互利共生机制对区域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24YJA790108,左力,德州学院)
该项目研究中国、东盟和美国之间的非关税措施如何影响区域全球价值链。这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为制定区域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5
中国双向投资趋势对双重价值链结构与韧性的影响及预警研究(24YJC790100,李鑫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这项研究分析中国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对价值链结构和韧性的影响。它将为优化中国的双向投资策略、增强价值链韧性提供理论支持。
6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下深度贸易协定的量化及贸易与福利效应研究(24YJC790181,王晓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该项目关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深度贸易协定的影响。研究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优化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7
全球价值链碎片化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24YJA790038,鲁晓东,中山大学)
这项研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全球价值链碎片化趋势。它将帮助理解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地位和机遇,为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指导。
8
外部不确定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24YJC790053,顾夏铭,辽宁大学)
该项目探讨外部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研究将为中国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效率提供策略建议。
9
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评估、防范与化解策略研究(24YJA790010,何明军,青岛城市学院)
这项研究分析欧盟新法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它将为中国相关企业应对国际法规变化、维护产业安全提供对策。
10
地缘政治风险、生产网络与经济波动(24YJC790205,徐彤,西南财经大学)
该项目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如何通过生产网络影响经济波动。这将有助于理解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总结
这些研究反映了学界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深入关注,以及对中国应对策略的积极探索。它们涵盖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价值链重构、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角色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这些研究将为中国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3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方面的选题特色


1、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

2024年的立项选题中,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这反映了学界对数字技术驱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研究涉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应用等具体议题。例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政策研究"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多维度价值测算研究"等课题,都体现了这一趋势。这些研究不仅关注数字经济的理论构建,还探讨其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领域的具体应用,反映了数字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2、绿色发展与环境经济政策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对象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如"环境税与碳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模拟研究"和"极端气候灾害对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的冲击效应、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等课题,反映了学界对环境经济政策效果的关注。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宏观政策,也深入到微观企业行为,体现了绿色发展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气候变化对金融风险、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反映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跨学科特性。

3、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

2024年的立项选题中,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是重要主题。研究对象涉及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方面。例如,"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影响与政策优化研究"和"数字时代低收入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机制与共同富裕路径研究"等课题,反映了学界对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的关注。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宏观政策效果,也关注到微观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影响,体现了研究的多层次性。特别是,多个研究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主题相结合,探讨数字技术如何促进包容性增长,反映了研究的创新性。

4、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

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与风险防控仍是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业等传统金融领域,同时也关注到金融科技、气候风险等新兴领域。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股票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及预警研究"等课题,体现了金融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这些研究不仅关注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也探讨了外部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反映了金融研究的系统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研究关注到了新技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体现了金融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融合趋势。

5、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应对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2024年的立项选题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国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重构、地缘政治风险等。例如,"美国技术脱钩下中国跨国企业创新网络韧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识别与机制研究"和"全球价值链碎片化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等课题,反映了学界对中国在新国际经济秩序中地位的关注。这些研究不仅分析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探讨了中国的应对策略,体现了研究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多个研究关注到了技术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关系、科技政策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6、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2024年的立项选题中,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策略成为重要研究对象。研究涉及农村金融、农业技术创新、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多个方面。如"数字金融赋能农户发展韧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减排固碳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等课题,反映了学界对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关注。这些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探讨了数字技术、绿色发展等新理念在农村的应用,体现了农村经济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总结

2024年经济学领域教育部立项选题在研究对象上呈现出多元化、前沿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这些研究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学界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积极探索。同时,这些研究也充分体现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04

第四部分:研究问题方面的选题特色


1.问题导向性强,紧扣国家战略需求

这些立项选题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例如,多个课题聚焦"双碳"目标、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发展等国家战略。这种问题导向性体现在选题的具体表述中,如"'双碳'视阈下的企业碳风险研究"和"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素养对农户福利影响的理论机理、效应识别与政策设计"等。这些研究不仅关注理论探讨,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这种选题特色反映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体现了科研工作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导向。

2.跨学科融合,体现综合研究特点

立项选题普遍体现出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综合研究的特征。许多研究问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例如,"数字经济赋能供应链安全降碳的内在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就融合了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反映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构建中。跨学科研究有助于从多角度、多维度解析复杂问题,为解决现实难题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这种选题特色反映了学术研究向综合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注重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的结合

立项选题普遍关注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的结合,探讨新技术、新理念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对投资者行为及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就是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与传统的金融市场研究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体现了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关注,也反映了对传统领域转型升级的思考。通过探讨新旧结合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这种选题特色体现了学术研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同时也不忽视传统领域的重要性。

4.重视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立项选题在研究问题的层次上,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也注重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和个体决策。例如,"新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研究"属于宏观层面的政策研究,而"企业配置数据资产的内在机理、实施路径与政策优化研究"则聚焦微观层面的企业行为。这种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有助于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发展趋势,又能深入了解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这种选题特色反映了学术研究在研究视角上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5.强调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立项选题普遍强调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既注重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创新,又关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与集聚效应'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机制研究"就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探讨实践应用。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研究问题的设置上,也反映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中,如多项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相结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这种选题特色体现了学术研究追求理论突破的同时,也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

6.关注区域特色与全国发展的协调

立项选题中,既有聚焦特定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也有关注全国整体发展的课题。例如,"新质生产力驱动长三角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机制与要素配置研究"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特定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东北收缩城市治理:国际经验、中国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则关注东北地区的特殊问题。这种区域与全国视角的结合,有助于在把握整体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能关注到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发展问题和经验,可以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一体化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这种选题特色反映了学术研究在关注全局的同时,也注重局部特色,体现了研究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05

第五部分:研究视角方面的选题特色


1.多维度系统性视角
许多立项选题采用多维度系统性视角,全面考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例如,"多尺度复杂耦合视域下新质生产力与'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这种视角不仅关注单一因素的影响,还考虑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整体的动态变化。研究者通过构建复杂系统模型,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结论。这种系统性视角有助于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避免片面化和简单化的研究陷阱,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策略建议
2.跨时空比较视角
多个选题采用跨时空比较视角,通过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地域对比来深化研究。如"中国的健康代际流动性分析:动态测度、影响机制和政策评估"就采用了跨代际的纵向比较。这种视角不仅关注当前状况,还注重历史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通过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对比,揭示普遍规律和特殊性。跨时空比较视角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历史根源和地域差异,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视角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宏观性和历史性,有助于得出更具普适性和预测性的研究结论
3.微观行为与宏观效应结合视角
许多选题注重将微观行为与宏观效应相结合,探讨个体或企业行为如何影响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极端气候对涉农信贷的影响:风险传导与风险治理"就是从微观的信贷行为研究宏观的气候风险影响。这种视角既关注微观主体的决策机制和行为模式,又分析这些行为对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累积效应。通过建立微观基础上的宏观模型,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社会现象的内在机理,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这种研究视角体现了经济学研究从微观基础到宏观效应的逻辑路径,有助于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应用价值
4.跨学科交叉视角
立项选题普遍体现出跨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融合大模型推理与图智能计算的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就结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学。这种交叉视角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路。跨学科视角能够为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科创新和知识融合。这种研究视角反映了当代科学研究日益综合化、交叉化的趋势,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5.技术赋能的创新视角
多个选题采用技术赋能的创新视角,探讨新技术如何推动传统领域的变革和创新。例如,"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就是从数字技术赋能的角度研究旅游业发展。这种视角关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探讨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生产力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治理优化。通过分析技术赋能的机制和路径,研究者能够为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这种研究视角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趋势,有助于推动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6.风险与韧性并重视角
许多选题采用风险与韧性并重的研究视角,既关注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又注重系统韧性的培育和提升。如"气候风险冲击对保险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溢出效应及气候风险韧性提升研究"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这种视角不仅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还探讨如何增强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恢复力。通过风险评估和韧性建设的结合,研究者能够为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系统提供全面的策略建议。这种研究视角反映了当代风险社会背景下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经济社会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06

第六部分:选题趋势分析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研究将持续深化

未来,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研究将继续成为热点。选题将更加注重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可能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技术对产业链重构的影响、数字经济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同时,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影响也将成为关注焦点。这类研究不仅需要经济学视角,还需要结合信息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现出典型的交叉研究特征。


绿色低碳发展与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将更加系统化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与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将向更加系统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未来的选题可能更多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优化、绿色金融创新、环境治理的经济激励机制等。研究视角将更加全面,不仅考虑环境政策的直接效果,还会关注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对金融风险、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这类研究需要经济学、环境科学、气候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体现出综合研究的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将更加精细化


未来,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和实证化。选题可能更多聚焦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新模式、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收入分配机制优化等具体问题。研究将更加注重微观基础,如家庭收入结构变化、个体技能提升路径、社会流动性等。同时,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问题也将得到更多关注。这类研究不仅涉及经济学,还需要社会学、人口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体现出综合性研究的特征。


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研究将更加前沿化


金融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研究将向更加前沿和创新的方向发展。未来的选题可能更多关注金融科技应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气候金融等新兴领域。研究重点可能包括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等。同时,全球金融治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等国际化议题也将得到更多关注。这类研究需要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体现出高度的前沿性和交叉性。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将更加战略化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相关研究将更加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未来的选题可能更多关注全球价值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地缘政治经济风险等重大议题。研究重点可能包括中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提升、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等。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效果等也将成为研究热点。这类研究需要国际政治经济学、战略管理、国际关系等多学科视角的融合,体现出高度的战略性和综合性。


新兴技术经济社会影响研究将更加多元化


未来,新兴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将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选题可能更多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研究重点可能包括新技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互动机制、数字化转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等。同时,技术伦理、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社会议题也将得到更多关注。这类研究需要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体现出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特征。

更多详细数据及内容,可添加老师领取查看

不发表就出局
为您解读论文写作与发表策略,助您发表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