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又一本科生韩翔(21级化学专业)在其科研训练导师王娟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份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发表学术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中科院一区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和《Nano Research》发表学术论文。韩翔自大学一年级起便加入王娟副教授的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个人科研能力。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外,韩翔在品德与智慧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荣获了包括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学生创新奖及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他还成功主持了2023年度的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在2024年度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资助。温州大学化材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一套涵盖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的全面学术创新体系。该体系旨在让大一新生能够尽早接触实验室环境,感受科研魅力;大二学生全面参与科研训练;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则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去。过去五年间,本科生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超过70篇,考研上线率保持在约40%的高水平。本文成功制备了一种富含缺陷的硒掺杂钌氧化物气凝胶(Se-RuO2气凝胶),并证明其在酸性条件下作为氧进化反应(OER)电催化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使用该材料作为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设备能够在10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100小时。
本文合成了一种具有Ru-Ni异质结构的纳米颗粒(Ru3-Ni NP),并探索了其作为双功能氢电催化剂的应用潜力。Ru3-Ni NP在碱性环境下展现出优秀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氢氧化钾溶液中进行的氢氧化反应(HOR)中,其性能超越了商用的铂碳(Pt/C)催化剂。
通过简易的电沉积技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Pt簇促进均匀互连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Pt-NiFe-LDH)纳米片,该材料在水分解反应中表现出了出色的OER和HER性能。这种双功能电催化剂不仅能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高电流密度,而且具有极佳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本文成功合成了晶格扭曲的Pt皱褶纳米粒子(LD-Pt-WNPs),并在氢气氧化反应(HOR)中展示了卓越的催化效率。通过DFT计算揭示,晶格缺陷有助于创造新的反应位点,调整d带中心,进而提高催化剂对氢中间体的吸附能力和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得LD-Pt-WNPs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HOR和HER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