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在《Cell》和《Nature》取得突破,北京化工大学“国家优青”团队发表微生物“军备竞赛”的最新进展

学术   2024-11-17 16:08   法国  

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斗争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绵延至今。在这场持久的对抗中,双方不断地演化和发展,试图超越对方。面对噬菌体的威胁,细菌进化出了各种防御机制,例如CRISPR-Cas系统,用来识别并摧毁入侵者的遗传物质。而反过来,噬菌体“魔高一丈”,它们同样进化出了多种反防御策略,其中包括编码Anti-CRISPR(Acr)蛋白来对抗细菌的防御体系。

2023年2月,冯越课题组曾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oseph Bondy-Denomy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一项重要发现,他们首次报道了一种名为Acb2(Anti-CBASS2)的噬菌体反防御蛋白,这种蛋白可以通过吸附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干扰细菌的防御机制。紧接着,近日,冯越课题组与Joseph Bondy-Denomy课题组再次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Single phage proteins sequester signals from TIR and cGAS-like enzymes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Tad1和Tad2这两种蛋白与Acb2相似,都是具有多个结合位点的“超级海绵”,能够有效地隔离不同的信号分子,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噬菌体反防御机制的理解,并确立了新的研究标准。

研究过程中,冯越团队利用生化实验验证了Tad1和Tad2不仅能与1′′-2′-gcADPR/1′′-3′-gcADPR结合,还能与多种环二核苷酸或环三核苷酸相结合。通过解析Tad蛋白与不同环状寡核苷酸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团队发现Tad1实际上是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不同于先前认为的二聚体形式。Tad1蛋白结构类似一艘拥有两个“隔离舱”的“分子飞船”,可以形成两个独立的口袋来容纳不同的信号分子。相比之下,Tad2则是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能够同时与两个CDN和两个gcADPR分子结合。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Tad1对CBASS防御系统中的常见信号分子如cA3、2′,3′-cGAMP和3′,3′-cGAMP等表现出强烈的结合能力,而Tad2则专门结合CDN而不与CTNs结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Tad2的同源蛋白HgmTad2,它对cGG的结合亲和力达到了惊人的24 pM,这是迄今为止报告的最强cGG结合蛋白,其亲和力远超现有记录的其他海绵蛋白。由于cGG在细菌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参与调控生长、运动、毒性、生物膜形成及细胞周期等多方面功能,因此HgmTad2的发现为研究cGG相关的信号传导路径提供了新的线索。

1 CbTad1-cA3-1′′-3′-gcADPRHgmTad2-cGG-1′′-3′-gcADPR结构展示

最终,冯越教授团队和Bondy-Denomy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表明,Acb2、Tad1和Tad2这三种蛋白均属于具备多重结合位点的“超级海绵”,能够高效地隔离信号分子,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噬菌体如何克服细菌防御机制的认识,而且提出了一个假设:拥有多个信号分子结合位点的反防御蛋白可能普遍存在。这一发现标志着噬菌体反防御“海绵蛋白”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肖裕、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Iana Fedorova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熊伟佳,硕士研究生王宇及已毕业博士生刘茜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冯越教授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oseph Bondy-Denomy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冯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主要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为手段,对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机制开展研究。共发表SCI论文53篇,其中通讯作者(含共同)论文30篇,分别发表在Nature(2篇)、Cell、Mol Cell (3篇)、Nat Chem Biol (3篇)、PNAS、Nat Plants、Nat Commun (2篇)、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著名期刊。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得青年北京学者(2024)、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20)、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2018)、北京市科技新星(2019)等荣誉。


Ad植物微生物
分享植物与微生物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